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检测
<p>学习地理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的需要,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检测,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地理网一直陪伴您。</p><p>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p><p>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p><p>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p><p>C.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p><p>D.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p><p>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p><p>A.土壤和植被 B.水文和土壤 C.气候和地貌 D.植被和水文</p><p>3、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p><p>A.自然区 B.干湿地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p><p>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p><p>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p><p>A.硬叶林 B.苔原</p><p>C.草原 D.针叶林</p><p>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p><p>A.土地沙化 B.固体废弃物污染</p><p>C.酸雨 D.臭氧层破坏</p><p>6、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p><p>A.露天开采 B.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p><p>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矿区道路的铺设</p><p>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78题:</p><p>7、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p><p>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p><p>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p><p>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p><p>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p><p>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p><p>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9~12题。</p><p>9、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p><p>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p><p>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p><p>10、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p><p>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p><p>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p><p>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p><p>11、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p><p>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p><p>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p><p>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p><p>1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p><p>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p><p>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p><p>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p><p>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13~16题。</p><p>13、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p><p>A.亚寒带针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p><p>14、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 )</p><p>A.地广人稀B.自然条件严酷C. 难以通行D. 技术条件落后</p><p>15、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p><p>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B.南亚、南美洲、欧洲</p><p>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D.南亚、非洲、南美洲</p><p>16、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p><p>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p><p>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p><p>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p><p>17、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p><p>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p><p>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p><p>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完成18~20题。</p><p>18、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p><p>A.光热充足 B.水热组合好</p><p>C.降水丰沛 D.土壤肥沃</p><p>19、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p><p>A.商品率低 B.劳动力价格低</p><p>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p><p>20、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表现在( )</p><p>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p><p>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p><p>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p><p>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粘的红壤广大</p><p>二、综合题(40分)</p><p>21、读图10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p><p>图9</p><p>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p><p>煤炭天然气</p><p>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p><p>缺点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p><p>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p><p>(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4分)</p><p>(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 )(多项选择填空)。(2分)</p><p>A.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p><p>C.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财政收入</p><p>(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什么?(4分)</p><p>(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4分)</p><p>22.读塔里木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p><p>(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 补给,其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4分)</p><p>(2)塔里木河流域内主要的新能源是 。(2分)</p><p>(3)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以后,库区周边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2分)到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公里。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河流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2分)</p><p>(4)该流域发展农业的合理整治措施,应大力发展 农业。(2分)</p><p>(5)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2分)</p><p>A.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该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p><p>C.地下水位上升 D.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p><p>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p><p>材料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p><p>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p><p>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p><p>(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p><p>(2)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5分)</p><p>(3)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措施。(6分)</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检测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