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8:50

2023级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

<p>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40题,共80分,第Ⅱ卷为41-42题共2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p><p>注意事项:</p><p>1.第Ⅰ卷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p><p>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p><p>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p><p>第Ⅰ卷(选择题)</p><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p><p>《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2023年~2023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p><p>1.2023年~2023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p><p>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p><p>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p><p>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p><p>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p><p>3. 下列行为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p><p>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p><p>C.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p><p>4.对水资源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p>A.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对其无限制地开发利用</p><p>B.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p><p>C.水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价值</p><p>D.水资源具有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p><p>5.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批城市,多数位于</p><p>A.河流上游地区 B.热带丛林地区 C.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D.沙漠中的绿洲</p><p>6.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p><p>A.自然地理环境属于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不属于地理环境</p><p>B.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p><p>C.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无任何关系</p><p>D.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p><p>7.指出下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p><p>8.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p><p>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p><p>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塔里木盆地的绿洲</p><p>9.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p><p>A.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p><p>B.自然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p><p>C.地质作用对自然环境要素基本没有影响</p><p>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p><p>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10~11题。</p><p>10.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p><p>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p><p>11.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p><p>①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②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③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④发展工业,随意排污</p><p>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p><p>12.我国东部山区修筑道路,要注意防范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下列哪种问题</p><p>A.台风肆虐 B.水土流失 C.地震 D.沙尘暴</p><p>13.下列现象中,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的是</p><p>①x疆沙漠中的绿洲 ②澳大利亚中西部的热带荒漠 ③亚马孙平原的</p><p>热带雨林 ④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p><p>A.①② B.①④C.③④ D. ②③</p><p>14.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主要原因是</p><p>A.下垫面性质 B.人类活动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p><p>15.巴西迁都内陆高原,方便了对内地的管理,加快了内地的开发,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p><p>从自然原因考虑是因为</p><p>A.巴西沿海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导致环境恶化</p><p>B.巴西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种植业的发展</p><p>C.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p><p>D.巴西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宜人</p><p>16.以铁矿石基地发展起来的城市有</p><p>A.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B.鞍山、北京、攀枝花、马鞍山</p><p>C.鞍山、天津、攀枝花、马鞍山 D.大连、包头、攀枝花、马鞍山</p><p>17.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多少的主要指标是</p><p>A.河流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p><p>C.河流的总长度 D.河流年径流总量</p><p>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下图所示)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据此完成18~19题。</p><p>18.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p><p>A.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p><p>B.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p><p>C.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危及人类生存</p><p>D.地壳下沉</p><p>19.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是</p><p>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发电 C.节约用水 D.增加煤炭使用量</p><p>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20~22题。</p><p>20.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p><p>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p><p>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p><p>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p><p>21.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p><p>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p><p>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p><p>2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p><p>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p><p>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p><p>23、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是</p><p>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p><p>24、关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表述正确的是</p><p>A.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较小、年较差较小</p><p>B.相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温差较小,降水偏多</p><p>C.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造成的</p><p>D.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正是其太阳辐射最弱月</p><p>25、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p><p>A . 气候潮湿 B. 平原面积小 C . 文化背景 D . 沿河流伸展</p><p>26、2023年3月20日冰岛南部一座火山深夜猛烈喷发,并持续3个星期,火山灰南下蔓延整个欧洲大陆。冰岛火山此次的喷发对欧洲影响最大的是</p><p>A.气候变化 B.航空运输 C.农业生产 D.地质结构</p><p>27.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p><p>C.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p><p>读下图,完成28~29题。</p><p>28.该城市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有</p><p>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因素</p><p>C.河流和铁路运输 D.政治和军事</p><p>29.计划在①~③地建火电厂、自来水厂、服装厂,下列布局的最佳方案是</p><p>A.①火电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p><p>B.①自来水厂 ②服装厂③火电厂</p><p>C.①自来水厂 ②火电厂③服装厂</p><p>D.①火电厂②自来水厂 ③服装厂</p><p>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30~32题。</p><p>30.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p><p>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p><p>31.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p><p>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p><p>32.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p><p>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p><p>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将没有冬天。据此回答题33-34题:</p><p>33、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p><p>①SO2、NO2排放 ②CO2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p><p>A.①③④B.②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④</p><p>34、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p><p>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一淮河以南 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p><p>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p><p>35.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正确的叙述是</p><p>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p><p>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p><p>36.下列自然灾害中,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p><p>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p><p>37.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p><p>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p><p>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p><p>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p><p>读图,完成38~39题。</p><p>① ② ③ ④</p><p>38.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p><p>A.干旱①B.飓风② 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p><p>39.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p><p>A.北纬20度的洋面上 B.赤道洋面上</p><p>C.南纬15度的洋面上 D.南纬40度的洋面上</p><p>40.解决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p><p>A.大挖机井,充分利用地下水</p><p>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化</p><p>C.发展节水农业</p><p>D.人工增雨</p><p>第Ⅱ卷综合题</p><p>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 2023年10月21日,受台风鲇鱼影响,台湾宜兰县暴雨不断,山区降水达到2023mm,宜兰县冬山乡丸山地区水淹严重。台湾环岛游的游客由于途经的苏花公路(图9)发生塌陷,致使道路中断。</p><p>材料二 台风鲇鱼 路径图(图7、图8)</p><p>(1)苏花公路东临太平洋,在地形上称清水断崖海岸(如图9),依山傍海垂直又陡峭的断崖景观,名列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清水断崖海岸地质作用强烈,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p><p>(2)台湾山脉森林树种丰富的原因有 和 。</p><p>(3)读图8,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哪些?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措施。</p><p>42..(12分)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问题。</p><p>(1)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该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p><p>(2)简要说明该区域形成图示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p><p>(3)图示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p><p>(4)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山麓地区。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p><p>(5)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目前正兴起水电开发热潮,但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p><p>地理试卷(第Ⅱ卷)答题卷</p><p>41、 (1) 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p><p>(2)台湾山脉森林树种丰富的原因有 和 。</p><p>(3) 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哪些?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措施。</p><p>42. (1)该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p><p>地理答案:</p><p>1.DCAAC 6.BBDAD 11.BBDAD 16.ADBAB 21.CCABD 26.BDCCB 31.BABDD 36.BDBCC</p><p>41.(8分)</p><p>(1)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或地壳运动)(1分) 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1分)</p><p>(2)纬度位置较低,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 海拔较高,垂直地带性显著(1分)</p><p>(3)滑坡、崩塌、泥石流等(2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2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p><p>42.(12分)(1)由西北流向东南(2分)</p><p>(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2分)(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2分)(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多牧场;位于河流左岸,泥沙沉积,土层深厚。(2分)(5)赞成: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反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建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移民安置难度大。(赞成与反对意见都可,4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级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