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8:29

高二地理试卷下册2023

<p>高二地理试卷下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道题,共60分)</p><p>1.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p><p>A.地震 B.火山 C.泥石流 D.洪涝</p><p>2.2023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A.4级以上地震已属强烈地震</p><p>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p><p>C.震级虽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p><p>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p><p>3.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p><p>A.地震和火山 B.暴雨和泥石流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p><p>2023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回答4-6题。</p><p>4.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 )</p><p>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p><p>5.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p><p>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p><p>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p><p>6.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只袭击沿海地区 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p><p>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p><p>7.台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下列不属于台风灾害的是( )</p><p>A.狂风 B.暴雨 C.寒潮 D.风暴潮</p><p>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p><p>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8题。</p><p>8.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p><p>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p><p>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p><p>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p><p>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2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强烈。据此回答9~12题。</p><p>9.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p><p>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p><p>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p><p>10.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p><p>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p><p>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p><p>11.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主要原因是( )</p><p>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p><p>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p><p>12.调整后的高考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p><p>A.南极长城站已处于极夜期</p><p>B.东部地区的大部分河流已进入主汛期</p><p>C.华北地区的小麦已黄熟</p><p>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p><p>1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p><p>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p><p>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p><p>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p><p>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p><p>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天气日数呈增长趋势。沙尘天气在气象学上按强度差异划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个等级。据此回答14题。</p><p>14.有关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灾害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p><p>A.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是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p><p>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天气灾害</p><p>C.提高我国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抑制风沙活动,避免沙尘天气</p><p>D.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p><p>2023年2月4日讯:由于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连年干旱,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去年秋残蝗基数大,冬春气候条件适宜蝗卵越冬、出土,将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14个省市今年飞蝗发生面积约达2023万亩,比去年扩大400万亩。农业部昨天紧急部署今夏飞蝗防治工作,要求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并在6月中旬前后,打好今年夏蝗统一防治战。据此回答15~16题。</p><p>15.造成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是( )</p><p>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涝灾</p><p>16.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p><p>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p><p>17.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p><p>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p><p>18.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p><p>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 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长绿树</p><p>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p><p>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p><p>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19~20题。</p><p>19.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p><p>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p><p>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p><p>20.对2023年与2023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p><p>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p><p>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p><p>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据此回答21~24题。</p><p>21.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 )</p><p>A.3、4月份 B.5、6月份</p><p>C.7、8月份 D.9、10月份</p><p>22.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原因是( )</p><p>A.地形 B.台风 C.纬度 D.副高</p><p>23.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p><p>A.洪涝 B.春旱 C.伏旱 D.寒潮</p><p>24.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 )</p><p>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p><p>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p><p>25.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p><p>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以事务</p><p>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p><p>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p><p>26.下列属于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p><p>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p><p>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p><p>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p><p>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p><p>27.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p><p>A.山区毁林开荒</p><p>B.围湖造田</p><p>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p><p>D.过量抽取地下水</p><p>28.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p><p>A.环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p><p>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p><p>D.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p><p>29.绿色食品是指( )</p><p>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p><p>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p><p>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p><p>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p><p>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图7),回答30-32题。30.图中a、b、c、d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p><p>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p><p>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p><p>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p><p>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p><p>31.与图中b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p><p>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p><p>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p><p>32.图中c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p><p>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a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p><p>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3~34题。</p><p>33.图中有机污染源在</p><p>A.1 B.2 C.3 D.4</p><p>34.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p><p>A.M B.N C.O D.P</p><p>35. 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p><p>的污染( ),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p><p>A.氮和磷等 B.甲基汞 C.铅 D.氰化物</p><p>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36~38题。</p><p>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p><p>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p><p>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p><p>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p><p>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p><p>37.形成 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 ( )</p><p>A.重金属 B.甲基汞</p><p>C.氮、磷等营养元素 D.有机氯农药</p><p>38.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p><p>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p><p>2023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39~40题。</p><p>39.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p><p>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p><p>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p><p>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p><p>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p><p>40.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p><p>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p><p>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p><p>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40分)</p><p>41. (9分)2023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突然袭击美国南部沿海,导致美国南部许多城市一片汪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图中B城市的名称是 ,当飓风中心移到图中C点附近时,该城市吹 风?</p><p>(2)该飓风在墨西哥湾沿岸登陆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有哪些?</p><p>(3)简述台风和飓风的异同,请提出一条减轻其灾害的重要措施。</p><p>42.(15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图,回答下列问题。</p><p>(1)2023年9月21日D处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震中较远的A城市有幢高大建筑物倒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该地区地震频繁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在该地区出现的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地质灾害系统,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4)B处与C处相比_______处诱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更高,强度更大,主要原因是 。</p><p>(5)有人说,D附近森林遭毁势必加剧图示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p><p>43.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2023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材料二(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变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 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 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p><p>(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如图)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p><p>(选择填空)。</p><p>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p><p>C.位于南岭北部,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p><p>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p><p>(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p><p>44.(7分)读图各大洲进氮人为排入大气层的硫、放量(2023年),回答下列问题。</p><p>(1)图中所示硫、氮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和______生产规模密切相关。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来看,北半球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排放地区是____和_____地区。</p><p>(2)这些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形成_________污染。</p><p>这种污染对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影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试卷下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