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章节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p>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章节综合复习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p><p>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p><p>1.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p><p>A.大量使用氮肥有关</p><p>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p><p>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p><p>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p><p>2.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p><p>A.抵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p><p>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p><p>解析: 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河湖等内陆水体中产生水华现象,在海洋中产生赤潮现象。</p><p>答案: 1.C 2.B</p><p>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3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2023年达到2023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3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3~4题。</p><p>3.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p><p>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p><p>C.气候变化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p><p>4.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p><p>A.减少浪费和污染B.加强海水淡化</p><p>C.发展生态农业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p><p>解析: 本题组考查资源短缺问题的相关知识。第3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第4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即减少浪费和污染。</p><p>答案: 3.D 4.A</p><p>(2023泰安模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p><p>5.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p><p>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p><p>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p><p>6.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p><p>A.缺乏优惠的政策B.资源短缺</p><p>C.较低的人口素质D.资金严重短缺</p><p>7.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p><p>B.减轻了环境污染</p><p>C.提高了经济效益</p><p>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p><p>解析: 第5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6题,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第7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p><p>答案: 5.B 6.C 7.D</p><p>(2023试题调研)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会议,某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共同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p><p>8.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上述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p><p>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焦点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p><p>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p><p>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p><p>解析: 哥本哈根会议讨论的主要是全球变暖问题,A、B反映的是水污染问题,D反映的是植被破坏、荒漠化问题。第9题,责任共担体现的是共同性原则。</p><p>答案: 8.C 9.C</p><p>(2023试题调研)图示为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墙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据此完成10~12题。</p><p>10.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生产副产品或废弃物分别是()</p><p>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p><p>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p><p>C.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p><p>D.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p><p>11.影响该工业园中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p><p>A.环境B.经济</p><p>C.个人偏好D.社会潮流</p><p>12.关于该工业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p><p>B.该工业园通过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形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p><p>C.该工业园是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新型工业园</p><p>D.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公平性的发展原则</p><p>解析: 第10题,根据各生产厂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可以做出判断。①指向酸生产厂,应该含有大量的硫;②指向发电厂,应该为燃料气;③指向炼油厂,并有余热产生,应为冷却水;④指向墙板厂,应为除尘渣;⑤指向水泥和道路,应为粉煤灰。故选A。第11题,从该工业园的生产循环可以看出,各厂之间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与副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故选A。第12题,该工业园的生产充分实现了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再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实现了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故选D。</p><p>答案: 10.A 11.A 12.D</p><p>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面是我国M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回答13~14题。</p><p>13.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污染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p><p>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p><p>B.风速越大该市的污染系数越大</p><p>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污染越严重</p><p>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p><p>14.该城市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p><p>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p><p>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p><p>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p><p>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p><p>解析: 第13题,图中污染系数正北方向最大,西南偏西方向最小。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成反比。图中污染系数仅反映的是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污染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污染系数大不一定代表污染严重。第14题,该市西南偏西方向污染系数最小,应该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p><p>答案: 13.D 14.A</p><p>15.2023年1月28日国家统计局宣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全年工作重点之一。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p><p>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相当高</p><p>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p><p>C.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有关</p><p>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p><p>解析: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但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与资源分布不均关系不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减少文盲、半文盲人口数量,但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p><p>答案: B</p><p>二、综合题(共40分)</p><p>16.(2023湖南联考)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p><p>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p><p>材料一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p><p>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p><p>项目西汉唐金明清</p><p>人口数量(万)35.97.85.924.4</p><p>人口密度(人/km2)0.380.750.990.753.09</p><p>城镇(个)20237</p><p>耕地面积(万顷)1.653.254.293.2023</p><p>森林面积(万顷)5.343.21.20.29</p><p>覆盖率(%)202320234</p><p>畜牧业程度(%)20232023010</p><p>工矿业(个)20233</p><p>灾害频率(次/百年)0.11.21.31.54</p><p>(1)该流域的河谷特征是________。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4分)</p><p>A.森林B.森林、草原</p><p>C.草原D.草原、荒漠</p><p>(2)该流域蕴藏的矿产资源最可能是________。(2分)</p><p>A.铁矿B.石油</p><p>C.煤炭D.铜矿</p><p>(3)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________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p><p>(4)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p><p>解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必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会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p><p>答案: (1)峡谷 B (2)C</p><p>(3)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垦草山、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人口、粮食、耕地、贫困之间逐步进入恶性循环</p><p>(4)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p><p>17.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p><p>(1)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p><p>(2)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上图中的具体表现。(8分)</p><p>(3)此产业园的生产模式有何优点?(4分)</p><p>答案: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不断发展(或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答出四点即可)</p><p>(2)经济持续发展:橡胶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社会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废弃物(废橡胶、废水等)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p><p>(3)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四章章节综合复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