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p align="center"><strong>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strong></p><p><strong>前言:</strong>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p><p align="center"><strong>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strong></p><p><strong>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strong></p><p>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p><p>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p><p><strong>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strong></p><p>1、经济效益</p><p>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记忆]</p><p>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p><p>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p><p>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p><p>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p><p>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p><p>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p><p>2、社会效益[了解]</p><p>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防的需要:</p><p>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p><p>3、环境效益[理解+记忆]</p><p>读课本《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p><p><strong>4.2工业地域的形成</strong></p><p><strong>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理解记忆]</strong></p><p>1.工业联系</p><p>(1)投入——产出的联系</p><p>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p><p>(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p><p>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p><p>业</p><p>3)信息联系</p><p><strong>4.2工业地域的形成</strong></p><p>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p><p>(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p><p>(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p><p>①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p><p>②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p><p>③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p><p>④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p><p>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p><p>(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p><p>(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②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p><p><strong>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strong></p><p>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p><p>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p><p>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p><p>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p><p><strong>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strong></p><p>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p><p>(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广阔的市场</p><p>2.衰落的主要原因[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p><p>(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p><p>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凡世界区域的传统工业都可借鉴</p><p>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p><p>A、调整工业结构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p><p>B、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p><p>C、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p><p>D、优化环境</p><p>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p><p>这类型的城市或区域转型出路: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规律:(1)优化产业结构,(2)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p><p><strong>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strong></p><p>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p><p>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p><p><strong>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strong></p><p>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p><p>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p><p>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p><p>③国内条件 发达的信贷体系</p><p>④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p><p>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p><p>2.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p><p>(1)概念</p><p>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p><p>(2)作用</p><p>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p><p>3、温州工业可以借鉴的地方:(1)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p><p><strong>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strong></p><p>1.特点</p><p>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p><p>(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p><p>(2) 产品:研发费用高;</p><p>(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p><p>(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p><p>2.崛起原因[记忆]</p><p>(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旧金山东南部</p><p>(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p><p>(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p><p>(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p><p>(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美国国防部)</p><p>世界区域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2)环境因素(3)交通因素</p><p>(4)科技人才因素</p><p><strong>结语:</stro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