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7:55

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

<p>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以下是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希望对考生有帮助。</p><p>一、选择题</p><p>(2023广州模拟)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23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23~2023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p><p>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p><p>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p><p>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p><p>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p><p>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p><p>解析:从表中主要迁出国和迁入国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p><p>答案:A</p><p>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p><p>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p><p>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p><p>解析: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移民主要为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外迁。</p><p>答案:C</p><p>(2023武汉调研)下图为2023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p><p>3.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p><p>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p><p>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p><p>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p><p>解析:我国与美国的10岁儿童迁移率相近,但人口总数不同,迁移量不同;美国人独立性强,老年人迁移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是由北方迁往南方地区;我国农村早婚,结婚后生活稳定,迁移率降低,因此选择D项。</p><p>答案:D</p><p>4.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p><p>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p><p>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p><p>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p><p>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p><p>解析:我国人口迁移中青少年比重高,由农村迁往城市,因此迁入地要加大城市幼儿园的建设,A项正确。</p><p>答案:A</p><p>(2023长沙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内的移民迁移情况。读图完成5~6题。</p><p>5.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p><p>A.移民迁移 B.农业或家务职业迁移</p><p>C.非农业职业迁移 D.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p><p>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人口所占比重波动最小。</p><p>答案:D</p><p>6.下列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p><p>B.只能流向较高等级的城市</p><p>C.只能就近迁移</p><p>D.受特殊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的现象</p><p>解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由低等级城市向高等级城市流动、就近迁移;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人口可能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p><p>答案:D</p><p>(2023威海期末)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2023~2023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回答7~8题。</p><p>7.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p><p>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p><p>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p><p>C.儿童不迁移</p><p>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p><p>解析:结合图示可知,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较大,在35~40岁迁移人口较多,性别比较大,女性人口迁移较少;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p><p>答案:D</p><p>8.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p><p>A.城市化水平降低</p><p>B.粮食商品率降低</p><p>C.生态环境恶化</p><p>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p><p>解析:从图中看出迁移人口中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多于女性,将使劳务输出省份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p><p>答案:D</p><p>(2023浙江绍兴高三质量检测)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回答9~10题。</p><p>迁移率 2023~2023年 2023~2023年 新疆 迁出率 1.4% 1.3% 迁入率 6.9% 4.2% 浙江 迁出率 2.1% 2.5% 迁入率 6.1% 16.2% 9.影响2023~2023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p><p>A.资源开发 工业化 B.婚姻家庭 文化教育</p><p>C.生态改善 工业化 D.资源开发 文化教育</p><p>解析:根据材料,迁移率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判断是外出务工人员,新疆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所以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过去。浙江位于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高,有较好的生活水平,较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A对。婚姻造成的迁移率不会这么高,B错。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只能保护,减少破坏,无法改变,C错。青年可能因为文化教育,壮年可能性小,且比例不会这么高,D错。</p><p>答案:A</p><p>10.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p><p>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 B.加快人口老龄化</p><p>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 D.加快城市化进程</p><p>解析: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D对。浙江丘陵山地多,不适宜大量开发耕地,A错。迁入的是青壮年,青壮年比重增加,可能导致老龄化水平降低,不会加快,B错。人口增加,环境负担增大,质量下降,C错。</p><p>答案:D</p><p>(2023山东泰安期末)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11~12题。</p><p>11.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p><p>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p><p>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p><p>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p><p>解析: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p><p>答案:B</p><p>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p><p>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p><p>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p><p>解析:迁入的外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缓解了该市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①对。大量劳动力进入,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②对。迁入的不是老龄化人口,是青壮年,老龄后可能会离开,不会加快该市老龄化进程,③错。大量人口迁入,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④对。所以D对。A、B、C错。</p><p>答案:D</p><p>(2023广州一测)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完成13~14题。</p><p>13.2023~2023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p><p>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p><p>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p><p>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p><p>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p><p>解析:从北京市 2023~2023年人口密度的变化图上看,城市中心和远郊的人口密度都在减小,而近郊的人口密度在上升。</p><p>答案:C</p><p>14.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p><p>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p><p>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p><p>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小</p><p>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p><p>解析:从北京市2023~2023年人口密度的变化图上看,北京市近郊的人口密度在快速增大;从北京市就业密度变化图上看,城市中心就业密度最大。这表明居住地与上班地分离,容易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p><p>答案:D</p><p>二、综合题</p><p>15.(2023福建漳州高三月考)2023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2023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p><p>表1 202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p><p>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根据表1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p><p>表2 2023~2023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p><p>人均GDP 产业结构 新增岗位 市场化水平 迁移距离 基础设施 前一年移民 ++ + - ++ - - + (2)读表2 2023~2023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2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p><p>解析:(1)读表1可知,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这是因为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而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是因为人口增长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北京的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而河南人口有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2)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迁移距离的影响减弱,反映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远距离迁移。基础设施的影响减弱,说明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迁移人口不用太多地考虑居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通过相应的社会关系进行,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如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p><p>答案:(1)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p><p>(2)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p><p>16.(2023扬州市第一学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p>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2023~2023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p><p>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p><p>年份比重(%)2023年 2023年 东北地区 6.20 6.95 北部沿海 13.22 11.97 大西北地区 4.13 3.13 黄河中游地区 11.14 7.98 大西南地区 13.53 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 11.01 9.71 东部沿海地区 19.86 20.58 南部沿海地区 20.91 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p><p>(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p><p>(3)从2023年到2023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p><p>解析:(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从2023年到2023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p><p>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p><p>(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p><p>(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p><p>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地理试题栏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届高三地理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