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7:28

15—16年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p>为了适应新学期工作的需要,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呈现出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做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如下:</p><p>教学目标</p><p>(1)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p><p>(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p><p>(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p>重点</p><p>(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p><p>(2)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p><p>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p><p>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其中哪个因素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衣着变化?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重要要素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p><p>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p><p>一、气温与我们</p><p>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气温是如何测量的?</p><p>出示百叶箱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p><p>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p><p>2.温度计放置的高度,距离地面 米。</p><p>3.气温的单位是 ,读作 。</p><p>4.一天之中,通常观测 次,一般是在北京时间 时、 时、 时、 时。</p><p>提问:一天观测气温四次,如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p><p>结论: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p><p>提问: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一地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p><p>结论: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p><p>展示:读图分析,气温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关系?</p><p>二、气温的变化</p><p>讨论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各有什么特点。</p><p>小结: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中,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7月和1月;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一年内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p><p>三、气温的分布</p><p>过渡: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是用等温线表示的。什么是等温线?</p><p>结论: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等温线。</p><p>活动:读P52页图3.15,回答下列问题:</p><p>(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p><p>(相等)</p><p>(2)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与气温差有什么关系?</p><p>(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越大,反之则相反)</p><p>(3)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p><p>(等温线闭合,气温高的是高温中心,反之是低温中心)</p><p>小组竞赛抢答: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下列问题:</p><p>(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度有什么关系?</p><p>(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p>(2)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什么?</p><p>(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分布)</p><p>(3)夏季,很多人上庐山避暑,为什么?</p><p>(山上凉快,即气温低。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p><p>归纳:由此可见,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p><p>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气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息息相关,学习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初步掌握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p><p>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strong>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教学计划</strong>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5—16年初一上册地理第三单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