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练习:亚洲测试题
<p>一、单项选择题</p><p>1.以下重要经纬线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p><p>A.北回归线 B.赤道 C.北极圈 D.本初子午线</p><p>2. 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p><p>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p><p>C.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p><p>读图完成3~5题。</p><p>3.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分布在图中( )</p><p>A.A处 B.C处</p><p>C.E处 D.D处</p><p>4.B处的传统聚落是( )</p><p>A.帐篷 B.高脚屋</p><p>C.窑洞 D.冰屋</p><p>5.造成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p><p>A.经度位置不同</p><p>B.纬度位置不同</p><p>C.海陆位置不同</p><p>D.地形、地势不同</p><p>某学习小组结合亚洲地形图(图甲)绘制了一幅亚洲大陆沿87E的地形剖面图(图乙),阅读两图完成6、7题。</p><p>6.图中①为( )</p><p>A.乌拉尔山脉 B.阿尔泰山脉</p><p>C.天山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p><p>7.图中②为( )</p><p>A.鄂毕河B.黄河C.湄公河D.雅鲁藏布江</p><p>8.引发亚洲东部和南部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是( )</p><p>A.地形复杂多样 B.水利设施落后</p><p>C.降水年际变化大 D.经常有台风过境</p><p>9.亚洲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p><p>A.人口多,增长快 B.生态环境破坏</p><p>C.资源短缺 D.经济落后</p><p>10.根据图中三类产业比例构成情况判断,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p><p>A.日本 B.印度 C.中国 D.蒙古</p><p>11.分析亚洲部分国家某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资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各国( )</p><p>国家日本韩国中国印度越南孟加拉国</p><p>人均国民</p><p>生产总值34 20232 2023 202320232023</p><p>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p><p>B.自然条件相差悬殊</p><p>C.国土面积差异大</p><p>D.人口出生率高低不同</p><p>二、综合题</p><p>12.读亚洲人口分布略图,回答问题。</p><p>(1)亚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p><p>A.东部、北部 B.东部、南部</p><p>C.东部、西部 D.中部、北部</p><p>(2)图中M地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用字母P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p><p>(4)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到中国的上海,走最近的航线要经过( )</p><p>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p><p>C.麦哲伦海峡 D.马六甲海峡</p><p>13.(探究创新题)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p><p>(1)图中①、②两地相比,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2)请在图中③处的短线上添绘箭头,以表示冬季风的风向。</p><p>(3)④地区的民居多为尖顶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⑤地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喜欢穿长袍,且服饰的颜色以白色为主,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ABCD四幅图中的__________反映了这一特点。</p><p>(5)⑥地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是因为</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ABCD四幅图中的__________反映了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的生活习性,以捕</p><p>鱼为生,以_____________为主要交通工具。</p><p>答案解析</p><p>1.【解析】选D。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穿过欧洲、非洲和南极洲。</p><p>2.【解析】选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耕作,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p><p>3~5【解析】3选A,4选B,5选C。第3题,位于亚洲东部沿海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第4题,B处位于热带雨林地区,高脚屋利于通风散热,适应这里湿热的气候。第5题,季风区近海降水多,离海越远,降水越少。</p><p>6、7【解析】6选C,7选D。第6题,由图甲可知,87E经线大致穿过青藏高原、新疆的三山夹两盆,三山夹两盆中间山脉是天山。第7题,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是源于中国的雅鲁藏布江。</p><p>8.【解析】选C。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季风气候为主,常受夏季风的影响,容易造成旱涝灾害。</p><p>9.【解析】选A。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资源需求增加,导致环境破坏严重。</p><p>10.【解析】选A。由图可知,该国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超过50%。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一般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小,选项中只有日本是发达国家。</p><p>【方法技巧】三类产业构成图的判读</p><p>对三类产业构成图的判读,无论条状图还是饼状图,判读时首先要看懂图例,由图例所示再估计各类产业所占比重。条状图可以根据标尺,较为准确地读出三类产业所占的比重。饼状图则根据扇形面积所占圆的面积的大小确定各类产业所占比重。</p><p>11.【解析】选A。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看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p><p>12.【解析】亚洲东临太平洋,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北部的M地因地处高纬,气候严寒,人口稀疏。亚非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到中国的上海,走最近航线要经过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p><p>答案:(1)B</p><p>(2)纬度高,气候寒冷</p><p>(3)</p><p>(4)D</p><p>13.【解析】图中①、②两地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别很大,①地距海近,降水多;②地距海远,降水少。③处的冬季风由内陆吹向海洋。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当地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民居建筑。尤其一个地方的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建筑特点。如降水多的地方一般建尖顶房;地震多发的日本,建筑具有防震的特点等。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以船为交通工具。ABCD四幅图,A是沙特阿拉伯人,身着宽大袍子,过游牧生活;B是恒河三角洲;C是西亚厚墙小窗的民居;D是日本用轻质材料建造的楼房。</p><p>答案:(1)① ①地距海近</p><p>(2)略(由内陆吹向海洋)</p><p>(3)降水多 地震活动频繁</p><p>(4)气候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 图A</p><p>(5)气候严寒,地面被冰雪覆盖</p><p>(6)图B 船</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