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6:47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

<p>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p><p>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p><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林线是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1~3题。</p><p>1.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p><p>A.1 800~2 000米 B.800~1 000米</p><p>C.1 200~1 600米D.1 000~1 200米</p><p>【答案】 C</p><p>【解析】 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F地林线海拔为4 400~4 600米;E地林线海拔为3 000~3 200米,交叉相减得到结论。</p><p>2.导致D地林线比E地海拔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p>A.地形B.纬度位置</p><p>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p><p>【答案】 B</p><p>【解析】 D地纬度低,气温高使其林线较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p><p>3.G地实际林线较低的原因是()</p><p>A.纬度低,林线低B.坡度陡,林线低</p><p>C.降水多,林线低D.降水少,林线低</p><p>【答案】 D</p><p>【解析】 G地位于滇南,海拔较低,降水较少,导致实际林线较低。</p><p>读某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回答4~5题。</p><p>4.已知该国同纬度樱花开放日期的不同主要是地形导致的,据图判断该国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p><p>A.东部 B.西部</p><p>C.北部 D.南部</p><p>【答案】 B</p><p>【解析】 由图可知,该国的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在西部偏向高纬度地区,这说明西部的温度偏高,即西部的地势较低,故该国的平原最可能分布在西部。</p><p>5.影响该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除了地形外还有()</p><p>①降水 ②太阳辐射 ③洋流 ④土壤</p><p>A.②③B.③④</p><p>C.①④D.②④</p><p>【答案】 A</p><p>【解析】 由图可知,该国的樱花开放日期总体上自南向北推迟,因为越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此外,该岛东部沿海地区易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樱花开放日期也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早。</p><p>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6~7题。</p><p>6.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p><p>A.先向东,再向东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p><p>C.先向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再向西</p><p>【答案】 C</p><p>【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河流在山谷中流,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p><p>7.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p><p>A.甲村B.乙村</p><p>C.丙村D.丁村</p><p>【答案】 C</p><p>【解析】 本题考查日出方位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有山地遮挡,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p><p>(2023北京)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8题。</p><p>8.土壤中铜含量()</p><p>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p><p>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p><p>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p><p>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p><p>【答案】 C</p><p>【解析】 本题实质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图示河流所流经地区等值线并没有发生变化,表明河流对土壤铜含量没有影响;从冶炼厂向北等值线较密集且数值变小,说明土壤铜含量递减幅度较大;图中高值区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向,和当地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方向一致;居民点处土壤铜含量介于150~200mg/kg之间。</p><p>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p><p>9.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p><p>A.①B.②</p><p>C.③D.④</p><p>【答案】 C</p><p>【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图中区域位于南太平洋,常年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西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根据降水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迎风坡面积小,背风坡面积大,从而得出迎风坡(西坡)陡,背风坡(东坡)缓的结论。</p><p>10.图中所示地区()</p><p>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p><p>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p><p>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p><p>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p><p>【答案】 A</p><p>【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和降水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地西侧降水多,坡度大,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合森林生长;东侧降水少,且坡度较小,可发展畜牧业。</p><p>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雾日数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p><p>11.导致该区域西南部年雾日数等值线密集的主要因素是()</p><p>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p><p>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p><p>【答案】 D</p><p>【解析】 本题考查年雾日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该区域西南部为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导致年雾日数等值线密集且沿地形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p><p>12.与甲市相比,乙市()</p><p>A.年雾日数较多B.太阳辐射量较大</p><p>C.城市等级较高D.气温年较差较大</p><p>【答案】 B</p><p>【解析】 本题考查重庆和昆明的城市等级、太阳辐射情况、气温等地理特征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太阳辐射少;乙为昆明,四季如春,光照较充足,两市均为省级行政中心,综合判定可知B选项正确。</p><p>2023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13~14题。</p><p>13.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质</p><p>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p><p>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p><p>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p><p>【答案】 D</p><p>【解析】 天体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不一定是固态,也不一定是球状;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位于太阳系,肯定不是恒星;天体都在不停运动;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等多种类型。</p><p>14.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p><p>A.距太阳比较遥远</p><p>B.天体的体积过小</p><p>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p><p>D.被冰雪覆盖</p><p>【答案】 A</p><p>【解析】 冰冻星球所在区域位于太阳系的边缘,离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故较寒冷。</p><p>读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年),回答15~16题。</p><p>15.①②③④四地中,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最大的是()</p><p>A.①B.②</p><p>C.③D.④</p><p>【答案】 D</p><p>【解析】 ①②③三地的纬度较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及昼长的变化幅度不大,而④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较大,故④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最大。</p><p>16.由图可知,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p><p>A.由大陆向海洋递减</p><p>B.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p><p>C.总体上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p><p>D.海拔越低,年太阳辐射总量越丰富</p><p>【答案】 C</p><p>【解析】 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低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而高纬度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p><p>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日出时间统计图(其中M表示6月22日、N表示12月22日)。读图完成17~18题。</p><p>17.该地最可能位于()</p><p>A.北京的西北方B.低纬度地区</p><p>C.北半球D.极圈内</p><p>【答案】 B</p><p>【解析】 该地一年内日出时间相差不大,说明它最可能位于低纬度地区;该地春秋分时日出于北京时间5:30,说明该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30分钟,故该地位于127.5E,不可能位于北京的西北方;该地6月22日的日出时间最晚,故该地位于南半球。</p><p>18.从M到N期间,该地()</p><p>A.白昼不断增长B.正午杆影不断加长</p><p>C.日出于东北方向D.日落时间逐渐提前</p><p>【答案】 A</p><p>【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M到N期间,该地日出时间不断提前,白昼不断增长,正午杆影不断变短,日出方向变化为东北正东东南。</p><p>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读图完成19~21题。</p><p>19.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p><p>A.2023NB.2023S</p><p>C.2023ND.2023S</p><p>【答案】 A</p><p>【解析】 根据题意,图中E(F)、H是二至日,M、N为二分日。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日为90,说明该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内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排除C、D项。H日正午太阳从正北方向照射,且H日前后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H日为夏至日。</p><p>20.下列时段中,北京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的是()</p><p>A.EMB.MH</p><p>C.HND.NF</p><p>【答案】 C</p><p>【解析】 据上题分析,E(F)为冬至日,H为夏至日,M为春分日,N为秋分日。北京昼长夜短的时段是从北半球春分后到秋分前,即图中从M日后到N日前;北京昼渐短的时段是从夏至后到冬至前,即图中从H日后到F(E)日前;综上,HN时段符合题意。</p><p>21.M日时()</p><p>A.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p><p>B.该地日出正东</p><p>C.我国北方秋高气爽</p><p>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p><p>【答案】 B</p><p>【解析】 M日为春分日,该日地球公转速度在减慢;该日该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出现在秋季;春分时北印度洋还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p><p>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下半年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22~23题。</p><p>22.4月15日这一天,最先看到日出的是()</p><p>A.①城市B.②城市</p><p>C.③城市D.④城市</p><p>【答案】 D</p><p>【解析】 两图反映的是我国四城市下半年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4月15日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状况与9月1日接近,读图可知选D项。</p><p>23.2023年元旦当天④城市日落时,①城市()</p><p>A.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p><p>B.正处于下班高峰时段</p><p>C.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p><p>D.正处于上班高峰时段</p><p>【答案】 C</p><p>【解析】 2023年元旦的状况应该与12月1日差不多,这一天④城市日落时①城市还有三个小时日落,而且当天①城市昼长为9小时,因此,①城市地方时为13:30左右,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p><p>光合有效辐射为特定波段的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华北一农户在冬小麦之间预留一定行宽种植两行春玉米(下左图),经观测冬小麦对春玉米苗期的遮阴较严重,下右图示意预留行内东、西侧春玉米获得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24~25题。</p><p>24.东、西侧春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差异及根本原因是()</p><p>A.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自转</p><p>B.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自转</p><p>C.西侧早于东侧,地球的公转</p><p>D.东侧早于西侧,地球的公转</p><p>【答案】 A</p><p>【解析】 读图可知,太阳从东边升起,由于冬小麦遮阴影响,西侧玉米先得到阳光照射,东侧玉米后得到阳光照射,所以西侧玉米获得最大光合有效辐射的时间早。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是受每天太阳升落影响的结果,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不是公转的结果。</p><p>25.为改善春玉米苗期的光照状况,下列措施正确的是()</p><p>A.早播冬小麦</p><p>B.早播春玉米</p><p>C.减小冬小麦之间的预留行宽</p><p>D.选择植株更高的冬小麦品种</p><p>【答案】 B</p><p>【解析】 冬小麦要冬眠,早播不利于冬小麦过冬,A项错。早播春玉米,这时小麦刚返青,还没长高,遮阴少,玉米苗得到的光照较多,B项对。减少预留的行宽,不利于春玉米苗期的采光,C项错。冬小麦植株越高,遮阴面积越大,不利于春玉米采光,D项错。</p><p>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p><p>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p><p>26.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分)</p><p>(1)简要说出A、B两地的自然概况。(2分)</p><p>(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2分)</p><p>(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至少回答两点)(2分)</p><p>(4)根据图中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有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3分)</p><p>(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5分)</p><p>(6)某同学说在B处能清楚地观测到A地,对此,谈谈你的看法。(2分)</p><p>【答案】 (1)A地为沿海平原,距海近,处于海湾内;B地为山区,距海远。</p><p>(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p><p>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p><p>[或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最短。]</p><p>(3)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货物的不同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结冰期)、气候条件等信息缺少。</p><p>(4)见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p><p>(5)对A地:①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A城市的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p><p>对B地:①加快了B地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p><p>(6)无法看到,因为A、B两地之间有一个1 500米以上的山峰阻挡视线。</p><p>【解析】 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可判断,A地为沿海平原,处于海湾内;B地为山区,距离较远。第(2)题,交通线路一般要经过居民点,在山区应沿山谷延伸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运距及坡度、河流水文等。本图因缺少比例尺、资源信息及相关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应气候及水文状况而无法选择运输方式。第(4)题,从港口建设的陆域与水域条件,即建港腹地和停泊航行条件确定港口位置。第(5)题,A、B间修建交通线路扩大了A港口的腹地范围;促进B地资源的开发,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6)题,判断两地之间可否通视,准确的方法是作出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p><p>27.下图所示半球为西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p><p>(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月或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4分)</p><p>(2)若此后一段时间逐渐减小,指出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4分)</p><p>(3)若此后一段时间逐渐增大,指出上海和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4分)</p><p>【答案】 (1)5 8 21:20 12N,20W</p><p>(2)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p><p>(3)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p><p>【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C、D所在经线分别是160E、20W,即太阳直射经线为20W,直射纬度为12N。根据太阳直射点每月大约移8个纬度可推算,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20W为12点,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21:20。第(2)题,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昼变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相反。第(3)题,若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上海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开普敦相反。</p><p>28.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1)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A、B、C、D、E、F何处较合适?(2分)</p><p>(2)图中a、b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的是__________。(2分)</p><p>(3)简述该地区地形特点,并计算AG两地的高度差。(4分)</p><p>(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2分)</p><p>【答案】 (1)F处。</p><p>(2)a支流</p><p>(3)该地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00~400米。</p><p>(4)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p><p>【解析】 第(1)题,结合工程量大小和储水等方面确定水库位置。第(2)题,a支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急。第(3)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征;结合等高线判读方法可知,A的海拔高度介于500~600米,G介于200~300米,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即可计算出其高度差。第(4)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居民点分布特征。</p><p>29.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p><p>(1)某同学对该地区进行考察后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 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3分)</p><p>(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p><p>(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处的原因。(2分)</p><p>(4)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当地政府始终限制该资源的开采冶炼,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p><p>【答案】 (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A地多;B地坡度较A地缓,土层较A地厚。</p><p>(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p><p>(3)P处位于峡谷口,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p><p>(4)保护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p><p>【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水利枢纽的选址、限制矿产开发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可从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可从河流落差,水量等方面分析。第(3)题,坝址的选建既要考虑工程量,也要考虑蓄水量。第(4)题,限制黄铜矿开采冶炼的原因主要是保护环境。</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阶段性测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