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6:2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

<p>编者按: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p><p>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0232023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2023千米,极半径2023千米,赤道半径2023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p><p>2、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p><p>3、重要纬线: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南回归线(23.5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66.5S)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北极圈(66.5N)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p><p>4.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p><p>5、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地球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p><p>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p><p>地球运动</p><p>旋转轴</p><p>方向</p><p>周期</p><p>地理现象</p><p>自 转</p><p>地轴</p><p>自西向东</p><p>一天</p><p>昼夜更替和时差</p><p>公 转</p><p>太阳</p><p>自西向东</p><p>一年</p><p>四季变化</p><p>7、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p><p>日 期</p><p>太阳直射点的位置</p><p>南北半球昼夜长短</p><p>春 分</p><p>3月21日</p><p>赤道</p><p>南北半球昼夜平分</p><p>夏 至</p><p>6月22日</p><p>北回归线</p><p>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p><p>秋 分</p><p>9月23日</p><p>赤道</p><p>南北半球昼夜平分</p><p>冬 至</p><p>12月22日</p><p>南回归线</p><p>北半球夜长昼短,南半球相反</p><p>8、地球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p><p>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p><p>9、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利用比例尺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相反,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小,内容就越详细。</p><p>方向的判断方法: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熟悉常用图例。P14</p><p>10、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3)地形部位:①山顶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p><p>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p><p>11、海陆分布状况: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③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多于陆地。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对称分布.⑤大陆的轮廓多呈三角形。</p><p>1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①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州,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②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p><p>13、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p><p>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板块学说的主要观点: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图P37)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p><p>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p><p>14、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常见天气符号:(P4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p><p>15、气温的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p><p>16、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p><p>17、降水的分布规律: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p><p>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p><p>19、气候变暖:自然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使大气升温:人为原因是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产生的影响是: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多数分布在温带沿海地区,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p><p>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p><p>20、世界人口的增长:2023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p><p>21、世界人口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区。</p><p>22、人口问题:①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治安混乱等。②增长过慢(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合理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p><p>23、不同的人种:划分依据:体质特征。人种的分布特点: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黑种人: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p><p>24、主要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p><p>25、三大宗教:</p><p>宗 教</p><p>发源地</p><p>分布地区</p><p>代表建筑</p><p>主要经典</p><p>基 督 教</p><p>亚洲西部</p><p>欧、美、大洋洲</p><p>教 堂</p><p>《圣经》</p><p>伊斯兰教</p><p>阿拉伯半岛</p><p>西亚、北非</p><p>清真寺</p><p>《古兰经》</p><p>佛 教</p><p>古印度</p><p>东亚、东南亚</p><p>庙 宇</p><p>《佛经》</p><p>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我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p><p>26、聚落: 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p><p>27、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p><p>民 居</p><p>当地自然特点</p><p>民居建筑特点</p><p>东 南 亚</p><p>高 架 屋</p><p>气候终年炎热多雨,</p><p>植物生长茂盛。</p><p>多为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通风散热,避免潮湿和野兽袭击,下层堆放杂物饲养牲畜。</p><p>西 亚</p><p>村 庄</p><p>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p><p>墙厚窗小。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热量,屋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吹来的热风。</p><p>因纽特人</p><p>冰 屋</p><p>极地地区终年寒冷,</p><p>多暴风雪。</p><p>就地取材,利用冰块堆砌而成,房屋较低,下凹成洞,防风避寒。</p><p>黄土高原</p><p>窑 洞</p><p>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p><p>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充分利用黄土的特点和当地干旱气候的特点。</p><p>西双版纳</p><p>傣族竹楼</p><p>气候终年炎热多雨,</p><p>植物生长茂盛。</p><p>多为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通风散热,避免潮湿和野兽袭击,下层堆放杂物饲养牲畜。</p><p>28、目前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居有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p><p>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p><p>29、国家和地区:(1)不同国家差别很大①面积大小不同;②人口多少不同;③政治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p><p>30、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埃及、土耳其</p><p>国 家</p><p>所 跨 的 大 洲</p><p>首 都</p><p>埃 及</p><p>亚 洲 和 非 洲</p><p>开 罗</p><p>土 耳 其</p><p>亚 洲 和 欧 洲</p><p>安 卡 拉</p><p>俄 罗 斯</p><p>亚 洲 和 欧 洲</p><p>莫 斯 科</p><p>31、国界和领土: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领国或公海之间的分界线,国界的划分依据主要有:①依据山脉、湖泊、海洋、经纬线划分;②依据民族、语言、宗教划分。国界线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统称领土。</p><p>3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含义)</p><p>33、国际合作的意义:(课文P91)</p><p>34、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倡导的精神:</p><p>①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②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发展;</p><p>③国际奥委会更高更快更强;④红十字会发扬人道主义。</p><p>七年级上地理(人七年级上地理(人教版)复习重点及提纲教版)复习重点及提纲</p><p>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p><p>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p><p>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p><p>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2023千米。</p><p>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p><p>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p><p>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p><p>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p><p>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p><p>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p><p>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p><p>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p><p>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p><p>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p><p>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p>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p><p>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p><p>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p><p>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p><p>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p><p>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p><p>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p><p>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p><p>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p><p>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p><p>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p><p>盆地:周围高,中间低。</p><p>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p><p>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p>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p><p>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p><p>18、到2023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p><p>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p><p>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p><p>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p><p>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p><p>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p><p>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p><p>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p><p>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p><p>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p><p>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p><p>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p><p>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p><p>26、世界的三大宗教:</p><p>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p><p>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p><p>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p><p>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p><p>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p><p>概念 特点</p><p>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p><p>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p><p>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p><p>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p><p>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p>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p><p>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p><p>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p><p>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p><p>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p><p>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p><p>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p><p>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p><p>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p><p>还有一个</p><p>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p><p>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p><p>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p><p>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p><p>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 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p><p>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p><p>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p><p>2.1 认识地球</p><p>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p><p>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p><p>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2023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p>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p><p>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p><p>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p><p>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p><p>2.2 世界的海陆分布</p><p>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p><p>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p><p>大陆面积:亚洲:2023万平方千米;非洲:2023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023万平方千米;南美洲:2023万平方千米;南极洲:2023万平方千米;欧洲:2023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p><p>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p><p>四大洋:1 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p>2.3 世界的地形</p><p>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p><p>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p><p>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p><p>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学会看地图</p><p>2.4 海陆变迁</p><p>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p><p>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p><p>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p><p>3.1 世界的人口</p><p>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p><p>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p><p>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p><p>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p><p>世界的人口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p><p>3.2 世界的人种</p><p>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p><p>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p><p>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p><p>***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p><p>3.3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p><p>世界的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p><p>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p><p>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耸立;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典:《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星月照应;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经典:《古兰经》</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