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一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p>一、教材分析</p><p>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p><p>二、教学措施</p><p>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p><p>(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p><p>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p><p>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p><p>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p><p>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p><p>(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p><p>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p><p>(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p><p>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p><p>(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p><p>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p><p>三、课时安排</p><p>第一章人口与环境</p><p>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p><p>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2课时</p><p>第三节人口迁移2课时</p><p>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1课时</p><p>第二章城市与环境</p><p>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4课时</p><p>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课时</p><p>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p><p>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p><p>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3课时</p><p>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p><p>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3课时</p><p>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p><p>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p><p>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课时</p><p>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课时</p><p>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课时</p><p>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课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