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
<p>【摘要】鉴于大家对优学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p><p>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案</p><p>第8讲 气压带、风带</p><p>【考点整合】</p><p>【要点热点探究】</p><p>探究点一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p><p>1.环流的形成</p><p>(1)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p><p>(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p><p>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可以利用示意简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p><p>例1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23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p><p>⑴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p><p>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p><p>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p><p>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p><p>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p><p>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p><p>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p><p>解析:⑴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p><p>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p><p>答案:⑴B ⑵A</p><p>【变式训练】(2023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p><p>⑴图中气压带()</p><p>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p><p>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由热力因素形成</p><p>⑵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p><p>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p><p>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p><p>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p><p>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交替控制</p><p>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p><p>解析:⑴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p><p>答案:⑴C ⑵B</p><p>探究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p><p>例2 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p><p>(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p><p>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p><p>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p><p>C.南亚吹偏南风</p><p>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p><p>(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交角的存在,导致 的回归运动。</p><p>(3)此时A、B、C、D中 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 点;气压较低的是 、 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 两点。</p><p>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如何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同时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其影响。</p><p>解析:据A、B、C三点大气运动的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的A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p><p>答案:(1)BD (2)黄赤 太阳直射点 (3)B A A CB D</p><p>探究点三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p><p>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7 月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p><p>例3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⑴~⑵题。</p><p>⑴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p><p>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p><p>⑵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p><p>A.1月 B.2月 C.7月 D.8月</p><p>探究点四 季风环流</p><p>1.概念: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盛行风,叫季风。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强盛而典型,范围最大。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p><p>2.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而与它邻近的太平洋、印度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自大陆指向海洋,因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季,亚洲大陆辐射增温强烈,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吸热散热慢,辐射增温缓和,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海洋指向陆地,因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p><p>3.南亚季风:冬季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p><p>例4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⑴~⑵题。</p><p>⑴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p><p>A.①② B.②⑤</p><p>C.③⑤ D.③⑥</p><p>⑵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p><p>A.甲 B.乙</p><p>C.丙 D.丁</p><p>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各种季风的成因及气压带的分布。</p><p>解析:⑴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p><p>答案:⑴C ⑵D</p><p>【课时作业】</p><p>一、单项选择题</p><p>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p><p>1.有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p><p>A.P气流为西北风 B.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p><p>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 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p><p>2.在图示时段()</p><p>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p><p>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p><p>C.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p><p>D.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p><p>(2023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p><p>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p><p>A.0~10N盛行下沉气流</p><p>B.10N~20N盛行东南风</p><p>C.20N~30N盛行西北风</p><p>D.30N~40N盛行西南风</p><p>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p><p>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p><p>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p><p>5.(2023湖南联考)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伦敦将承办2023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据此结合下图,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p><p>A.纬度位置 B.地形起伏</p><p>C.大气环流 D.洋流性质</p><p>(2023浙江镇海中学、绍兴一中联考)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回答6~7题。</p><p>6.设A、B、C、D四地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p><p>A.PaPcPd B.PdPaPb</p><p>C.PcPbPa D.PbPdPc</p><p>7.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且达到强盛之时()</p><p>A.日地距离小于1.5亿千米</p><p>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p><p>C.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大</p><p>D.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p><p>(2023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读图 某区域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8、9题。</p><p>8.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 A处的数值为2023 ② A处的数值为2023 ③B处的数值小于2023 ④ B处的数值大于2023</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9.关于C、D两地风向正确的是</p><p>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p><p>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p><p>(2023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p><p>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p><p>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p><p>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p><p>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p><p>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p><p>(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23年10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10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3日至5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加强;同时,受新生成热带低压影响,海南强降水仍然持续。依据材料和图1,回答12~13题。</p><p>12.材料中的弱冷空气表现为 ( )</p><p>A.东南风 B.偏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p><p>13海南暴雨形成的原因有 ( )</p><p>①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区 ②热带气旋频繁出现</p><p>③海南省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 ④地处中低纬度</p><p>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p><p>(2023南通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4~15题。</p><p>14.1月,图中A地盛行()</p><p>A.东南季节 B.西南季节</p><p>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p><p>1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p><p>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p><p>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p><p>二、综合题</p><p>16.(2023安徽四市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p>(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p><p>(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p><p>(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p><p>17.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p><p>(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p><p>(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p><p>(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p><p>18.(2023淄博一模)读某区域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在图中分别标出c地一月和七月的盛行风向。</p><p>(2)c地一月和七月的降水量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p><p>(3)说明e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p><p>(4)f、g两地同处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但是其所处的自然带却不同。请说明f、g两地的自然带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p><p>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p><p>9.C 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即当地(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C地吹西南风;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地吹西南风。当地(南半球)夏季时,澳大利亚大陆被低压控制,此时位于北半球的D处(正值冬季)吹东北风,位于南半球的C处吹西北风,所以正确答案为C。</p><p>(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p><p>(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p><p>(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p><p>(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p><p>17.解析:(1)从图中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其控制的地区高温多雨。(2)B地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3)从图中气压带位置可知甲图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4)C为地中海,其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p><p>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p><p>(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p><p>(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p><p>(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p><p>燥信风);七月盛行风来自海洋,湿润多雨。</p><p>(3)e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p><p>(4)f地处荒漠带,g地处热带雨林带。f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并受到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g地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或湿润信风),加之地形抬升的作用和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