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青藏地区(第十单元)
<p>【编者按】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平时的章节内容掌握,本文为大家提供地理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p><p>[学习任务]</p><p>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p><p>2、 掌握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特点。</p><p>3、掌握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主要区位条件。</p><p>4、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p><p>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p><p>6、了解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意义。</p><p>7、在地图上能标注重要的地形、河流及主要城市。</p><p>[老师指点]</p><p>1、了解该区的位置与范围。</p><p>位置: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p><p>范围:包括西藏、青藏和四川西部</p><p>2、掌握青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p><p>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应当突出高寒两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都带有高寒的特色。</p><p>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2023m以上,由于海拔高,因此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由于海拔高,因此空气比较稀薄,气压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比较小,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由于海拔高,因此高原对水汽有阻挡作用,降水稀少,时照时间长。概况起来,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点是:(1)冬寒夏凉,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2)降水量少,干湿季节明显。</p><p>3、 学会分析青藏高原农牧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p><p>(1)分析高寒牧区的区位条件及重要畜种对环境的适应性,青藏高原地势高骏,冬寒夏凉,有一定的降水量,山地草场广布,有利于发展畜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毛厚而长,体格健壮,能适应寒冷、缺氧、低气压的高原环境,故在高原上分布很广。</p><p>(2)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环境的适应性。</p><p>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它们喜温凉,适应气温低的高原环境;由于高原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故单位面积产量高。</p><p>(3)为什么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农业区?</p><p>思路;抓住谷地海拔较低的特点,再综合其他因素去分析。河谷地区海拔相对低,热量条件更丰富,河谷两岸有较平坦的地形,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有河水灌溉,水源充足。</p><p>4、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p><p>能源资源:太阳能、地热资源(日光城,羊八井)</p><p>矿产资源,藏北高原的石油、天然气;柴达木盆地的煤、石油、铅锌、盐(聚宝盆)</p><p>5、分析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p><p>分析人文现象的地理意义,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去思考,另外分析新问题即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需要同学迁移组织的问题,或者是截取最新科技成果、社会热点作背景的问题时,一般需从教材中寻找相似的案例加以借鉴。如本题可以借鉴京九铁路与南昆铁路两个案例中的某些表述。</p><p>[参考答案](1)合理布局青藏地区的铁路网;(2)加强与东中部地区之间的联系;(3)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促进沿线经济与整个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5)改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6)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p><p>6、了解三江源的位置,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p><p>(1)位置: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河源地区。</p><p>(2)主要生态问题: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数量减少(水文、地形、生物三个方面)</p><p>(3)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过度伐林、过度放牧、过度耕作、过度捕杀、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猖 等(四过度暖鼠)</p><p>(4)对策: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合理规定载畜量,保护草地;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灭鼠,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一般从原因中找对策)。</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