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寒假作业地理试题(含答案)
<p>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寒假作业地理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高一寒假作业地理试题(含答案)</p><p>(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p><p>注意事项:</p><p>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p><p>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p><p>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p><p>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p><p>选择题(共60分)</p><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p><p>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右图为甲、乙、丙、丁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p><p>1.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p><p>A. 甲 B.乙 C.丙 D.丁</p><p>3.人口增长模式最能代表现代型的是</p><p>A.甲 B.乙 C.丙 D.丁</p><p>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23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23年增2023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4~5题。</p><p>4.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p><p>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p><p>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p><p>5.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p><p>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p><p>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p><p>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非农产业构成,右下图示意该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读图完成6~7题。</p><p>6.该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p><p>A. 从业比例最大的是工业B. 从业比例最大的是餐饮业</p><p>C. 主要向省外流动D. 主要向国外流动</p><p>7.关于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可能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B. 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p><p>C. 有利于缓解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D. 阻碍了迁出地经济发展</p><p>8.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庞大,原因正确的是</p><p>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p><p>C.外来移民人数多 D.人口基数大</p><p>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读表完成9~10题。</p><p>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p><p>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10亿以内</p><p>小康型消费水平8~9亿人</p><p>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以内</p><p>9.表中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p><p>A.约16亿人 B.10亿以内 C.8~9亿人 D.7亿以内</p><p>1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p><p>A. 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 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p><p>C.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p><p>11.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A. 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p><p>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p><p>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p><p>D.在交通干线上都会形成中心商务区</p><p>12.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p>A. 自然资源 B. 气候特征 C. 地域文化 D. 地形特点</p><p>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 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p><p>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p><p>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p><p>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p><p>14.2023年与2023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p><p>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p><p>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p><p>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p><p>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p><p>15.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p><p>A.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B.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p><p>C.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D.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高的地区</p><p>16.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等级越高的城市,城市</p><p>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p><p>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p><p>右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7~18题。</p><p>17.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20232023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p><p>B.2023年后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p><p>C.2023年乡村人口只占30%</p><p>D.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23年相等</p><p>18.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2023年约为50% B.2023年以后趋于降低</p><p>C.2023年超过80% D.2023年以后保持稳定</p><p>19.大城市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p><p>A.将大城市的资金、技术分散到中小城市B.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p><p>C.杜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提高城市用地效率</p><p>20.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下列地区中,适宜茶树生长的是</p><p>A. 长 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 C. 江南丘陵 D. 青藏高原</p><p>21. 我国南方地区盛产柑桔,北方地区盛产苹果。其原因主要是</p><p>A.地形条件的差异 B.政策导向的影响</p><p>C.水热条件的差异 D.饮食习惯的影响</p><p>22.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p><p>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 增加日照时数 D.改善热量条件</p><p>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p><p>2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p><p>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土壤</p><p>2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p><p>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p><p>25.近年来,上海市郊鲜花种植业的规模和品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外省市甚至国外的花卉也进入了上海。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p><p>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B.水热条件的改变</p><p>C.市场需求的增加D.土地价格的上涨</p><p>26.右图为某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不包括</p><p>A.机械化水平高 B.接近市场</p><p>C.地势平坦开阔 D.地广人稀</p><p>27.某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p><p>A.政策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p><p>28.葡萄酒用新鲜葡萄酿造而成。影响葡萄酒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p><p>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p><p>29.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特点不同,工业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也不同,把接近消费市场作为主导区位因素的工厂是</p><p>A.水产品加工厂B.飞机制造厂 C.炼铝厂 D.瓶装饮料厂</p><p>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0~31题。</p><p>30.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p><p>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p><p>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p><p>31.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p><p>A.火电B.水电C.核电D .风能</p><p>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3题。</p><p>32.图中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p><p>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p><p>C.工资投入 D.科技投入</p><p>33.按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划分,乙类工厂</p><p>代表的工业区位类型是</p><p>A.原料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p><p>C.市场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p><p>34.总体而言,与海运相比,铁路运输的优势是</p><p>A.运量大 B.运费低 C.造价低 D.速度快</p><p>35.高铁客运专线运营,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p><p>A.大型化 B.高速化C.单一化 D.综合化</p><p>36.2023年12月26日,贵广高速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行。贵广高铁全长861.7公里,其中桥梁210公里,隧道456公里。其桥隧比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p>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p><p>37. 关于聚落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受城市规划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p><p>B.华北平原的乡村一般规模较小</p><p>C.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p><p>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形成同心圆状</p><p>38.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是</p><p>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p><p>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p><p>39.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p><p>A.刀耕火种 B.竭泽而渔 C.毁林开荒 D.定期休渔</p><p>4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是</p><p>A.把永久冻土层融化,为植树造林提供水分</p><p>B.建立沿线防护栏,禁止野生动物穿越铁路</p><p>C.随车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p><p>D.沿线大力垦荒种地,为游客提供土特产</p><p>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p><p>41.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p><p>A.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B.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p><p>C.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D.贵州省农民迁出石灰岩山区</p><p>42. 下列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是发展变化的</p><p>B.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界线分明</p><p>C.城市服务范围呈现规则的同心圆状</p><p>D.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覆盖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p><p>43.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p><p>A.城市空心化日益明显 B.城市人口比重显著提高</p><p>C.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D.城市规模迅速扩大</p><p>44.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p><p>A.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光照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p><p>C.河西走廊的小麦种植水源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土壤</p><p>45.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共同特点是</p><p>A.交通运输便利 B. 地广人稀C. 生产规模大D. 商品率高</p><p>46.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有</p><p>A.规模大、对空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中央商务区</p><p>B.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少量布局在城区</p><p>C.污染严重的企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p><p>D.大气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p><p>47.德国鲁尔工业区曾出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环境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p><p>A.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工业 B.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p><p>C.大力发展煤炭工业 D.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p><p>48.下列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比较,正确的是</p><p>A. 沿海大于内地 B. 城市小于农村 C. 平原大于山区 D. 市区小于郊区</p><p>49.有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经济越发展,环境问题就越严重、越难治理</p><p>B.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p><p>C.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p><p>D.环境问题是自然界本身的问题,与人类经齐活动无关</p><p>5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有</p><p>A.引起大气污染B.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p>C.造成资源浪费 D.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p><p>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p><p>51.(14分)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p><p>(1)通常按年龄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 65 岁)。说出我国2023年少年人口、青壮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6分)</p><p>(2)比较2023年我国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p><p>(3)推断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4分)</p><p>52.(12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p><p>(1)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 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简要说明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4分)</p><p>(2)简要说明印度适合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4分)</p><p>(3)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业工业的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棉纱、棉布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简述孟买成为棉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区位条件,(4分)</p><p>53.(14分)读环渤海地区图文资料,完成(1)~(3)题。</p><p>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p><p>(1)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p><p>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p><p>再列举两方面。(4分)</p><p>(2)环渤海地区的工业部门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p><p>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问题主</p><p>要有哪些?(6分)</p><p>(3)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p><p>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p><p>过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分)</p><p>高一寒假作业地理试题参考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答案(本大题共40小题,每答对一题给1分,满分40分)</p><p>题号20232023910</p><p>答案DCCACADDAC</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BCCBBDBABC</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CDCACBBADD</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BDADBACDDC</p><p>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BDADBDBCCDBDABACBCAC</p><p>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共40分)</p><p>51.(1)少年人口比重减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每点2分,共6分)</p><p>(2)202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差异2分,原因2分,共4分)</p><p>(3)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推迟退休;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等(问题2分,措施2分)</p><p>52.(1)气温低;多雨,光照不足。(每点2分,共4分)</p><p>(2)终年高温;雨季降水丰富。(每点2分,共4分)</p><p>(3)接近原料;劳动力丰富;海运便利等(第1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4分)</p><p>53.(1)原料和 能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工业基础雄厚等。(每方面2分,共4分)</p><p>(2)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1、2点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6分,)</p><p>(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城市规模扩大等(每点2分,共4分)</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寒假作业地理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