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p>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p><p>课程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分析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p><p>2.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p><p>学习重点: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会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p><p>学习难点:学会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p><p>学习流程 ☆前置补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p><p>☆情景导入 斗转星移这是说每一年间,星座的位置在不断变动着,在人们看来,天空是一个球面,星星似乎是一样遥远的,它们都像是在球面上运行。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太阳,好像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p><p>☆预习交流 1 公转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 公转的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 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 黄赤交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p><p>时 间</p><p>太阳直射点</p><p>☆自学研读及探究</p><p>探究一:为什么7月初太阳经过远日点附近,但我们这里却是夏季?</p><p>探究二:黄赤交角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有什么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能引起回归线的变化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什么规律?绘制下图:</p><p>北回归线</p><p>赤道</p><p>南回归线</p><p>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p><p>☆延伸拓展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p><p>H=900-/ - /</p><p>H某地正午太阳高度;</p><p>当地地理纬度;</p><p>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 取正值,当地冬半年取负值)</p><p>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p><p>课堂专练</p><p>S</p><p>N</p><p>a</p><p>b</p><p>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 ,</p><p>北半球的节气为 。</p><p>(2)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p><p>(3)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刻的太阳高度为 ,</p><p>课后反思</p><p>我的疑问</p><p>问题解答</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