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p>【摘要】鉴于大家对优学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供大家参考!</p><p>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p><p>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p><p>[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p><p>一、湿地概述</p><p>1.定义:指水位经常①__________或为②________覆盖的土地。</p><p>2.类型天然湿地:③ 、滩涂、④ 、湖泊、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⑤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 等</p><p>3.特点:地表⑦______或⑧______有水,属于⑨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p><p>4.我国湿地的分布</p><p>从⑩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p><p>二、地球之肾</p><p>1.湿地的生态价值</p><p>提供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等。</p><p>2.湿地的别称</p><p>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等。</p><p>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p><p>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航运和____________等。</p><p>三、湿地资源问题</p><p>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____________。</p><p>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________在逐渐下降。</p><p>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21__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22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p><p>四、保护湿地</p><p>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23______环境和区域的○24____________。</p><p>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25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26______环境。</p><p>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27__________、退田还湖、○28__________、以工代赈、○29______________、加固干堤、○30__________等。</p><p>探究点一 湿地的作用与保护</p><p>【探究材料】</p><p>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p><p>材料二</p><p>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p><p>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p><p>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p><p>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p><p>【规律总结】</p><p>湿地的作用</p><p>湿地的作用 湿地美称</p><p>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资源的宝库</p><p>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p><p>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p><p>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p><p>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p><p>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p><p>【考例探究1】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1)~(2)题。</p><p>(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p><p>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p><p>A.②③④ B.①②③</p><p>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p><p>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p><p>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p><p>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p><p>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p><p>探究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p><p>【探究材料】</p><p>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2023~2023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由上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p><p>(2)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国家设立了大片蓄洪区,其原因是什么?</p><p>(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p><p>【规律总结】</p><p>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p><p>1.湿地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p><p>(1)人为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导致湖泊水生动植物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少,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变坏;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⑥外来物种的干扰;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的减少等。</p><p>(2)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p><p>2.保护湿地的措施</p><p>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p><p>【考例探究2】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p><p>(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p><p>(2)简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p><p>(3)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产生危害及其相应的对策。</p><p>原因 对策</p><p>自然原因</p><p>人为原因</p><p>危害</p><p>参考答案</p><p>课前准备区</p><p>①接近地表 ②浅水 ③沼泽 ④河流 ⑤6 ⑥稻田 ⑦常年 ⑧经常 ⑨陆地与水体 ⑩寒温带到热带 沿海到内陆 平原到高山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 农副产品 旅游观光 过度开发利用 质量 ○21功能和效益 ○22抵御自然灾害 ○23生存 ○24持续发展 ○25综合 ○26生存 ○27封山育林 ○28平垸行洪 ○29移民建镇 ○30疏浚河道</p><p>课堂活动区</p><p>探究点一</p><p>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p><p>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降低乃至丧失。</p><p>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p><p>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p><p>考例探究1 (1)C (2)D [(1)西藏拉鲁湿地植被主要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通过光合作用,为拉萨市补给大量氧气;能够降低城市温度,减缓热岛效应;能吸烟滞尘,调蓄洪水;(2)发展方向应该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就是要开垦湿地为耕地,这是不可取的。]</p><p>探究点二</p><p>(1)变小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p><p>(2)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蓄洪区可调节水量,更好地防御洪水侵袭。</p><p>(3)有计划地退耕还湖、还湿;搞好周围及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积极防治水污染。</p><p>考例探究2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p><p>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p><p>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p><p>(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p><p>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p><p>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p><p>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p><p>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p><p>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p><p>(3)</p><p>原因 对策</p><p>自然</p><p>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缩小 禁止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p><p>人为</p><p>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缩小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p><p>危害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p><p>解析 对比2023年与2023年图可知,长江中游湿地数量和面积大幅减少,这种变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湿地变化必然带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