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口再生产教学简案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p>第一节人口再生产</p></td></tr><tr><td valign="top"><p><table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教学目标】</td></tr></tbody></table></p></td></tr></tbody></table></p><p>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p><p>2.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分析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统计图表、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p><p>3.情感目标:树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人口观。</p><p>【课时安排】1课时</p><p>【教学设计】</p><p>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p><p>〖教师讲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有着很大的变化;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人口发展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p><p>〖教师讲述〗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而由出生率、死亡率及二者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正是人口再生产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p><p>〖学生活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其原因</p><p><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width="75" rowspan="2"><p>人口再生产类型</p></td><td width="198" rowspan="2"><p>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原因</p></td><td width="238" colspan="3"><p>人口增长的变化</p></td></tr><tr><td width="82"><p>出生率</p></td><td width="60"><p>死亡率</p></td><td width="96"><p>人口增长率</p></td></tr><tr><td width="75"><p>原始型</p></td><td width="198"><p>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恶劣,战争频繁,人口死亡率高,人口数量速度十分缓慢</p></td><td width="82"><p>极高</p></td><td width="60"><p>极高</p></td><td width="96"><p>极低</p></td></tr><tr><td width="75"><p>传统型</p></td><td width="198"><p>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p></td><td width="82"><p>高</p></td><td width="60"><p>高</p></td><td width="96"><p>较低</p></td></tr><tr><td width="75"><p>过渡型</p></td><td width="198"><p>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但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而是相对滞后。</p></td><td width="82"><p>高</p></td><td width="60"><p>低</p></td><td width="96"><p>高</p></td></tr><tr><td width="75">现代型</td><td width="198">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td><td width="82"><p>低</p></td><td width="60"><p>低</p></td><td width="96"><p>低</p></td></tr></tbody></table></p><p>〖学生讨论〗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首先开始于出生率还是死亡率?为什么?</p><p>(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首先开始于死亡率,死亡率的下降,隐性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当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类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地或自觉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出生率。)</p><p>〖学生讨论〗 导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p>〖读图练习〗 读课本图1.1,分析各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p><p>〖学生活动〗 读课本表1.1(芬兰20232023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分析芬兰人口再生产的变化情况及原因。</p><p>〖学生活动〗 读课本第5页表1.4,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并据此简单分析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p><p>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p><p>(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p><p>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的。</p><p>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p><p>(二)人口再生产的转变</p><p>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p><p>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各个阶段死亡率始终低于出生率。</p><p>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基本原因。</p><p>(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p><p>〖学生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各大洲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布</p><p>〖教师小结〗</p><p><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96"><p>国家类型</p></td><td valign="top" width="60"><p>出生率</p></td><td valign="top" width="60"><p>死亡率</p></td><td valign="top" width="96"><p>自然增长率</p></td><td valign="top" width="108"><p>人口增长类型</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p>发展中国家</p></td><td valign="top" width="60"><p>低</p></td><td valign="top" width="60"><p>低</p></td><td valign="top" width="96"><p>低</p></td><td valign="top" width="108"><p>现代型</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96"><p>发达国家</p></td><td valign="top" width="60"><p>高</p></td><td valign="top" width="60"><p>低</p></td><td valign="top" width="96"><p>高</p></td><td valign="top" width="108"><p>过渡型</p></td></tr></tbody></table></p><p>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p><p>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各自存在一些特点。</p><p>尽管许多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同一水平。</p><p>〖学生活动〗 根据课本第5页表1.3分析讨论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p><p>〖学生作业〗 课本23页综合练习1</p><p>【板书设计】</p><p><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266" border="0"><tbody><tr><td width="260">1.1 人口再生产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td></tr></tbody></table></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