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回顾(13)
<p><br />(五)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br />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纬度、垂直)、水(森林、草原、荒漠)<br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br />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br />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br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br />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有机物质⑤生态<br />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br />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br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br />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br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br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br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br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南方水稻土,北方黑垆土)<br />(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br />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r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气候类型主导。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相对应。<br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南北更替,热量为基础)。<br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东西更替,水分为基础)。<br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垂直更替,热量为基础)</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