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3:06

2023年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p>经历了半学期的努力奋战,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期中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一起来通过这篇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提升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p><p>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p><p>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p><p>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p><p>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p><p>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p><p>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p><p>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p><p>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p><p>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p><p>七大洲</p><p>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p>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p><p>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p><p>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p><p>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p><p>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p><p>最大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p><p>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p><p>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p><p>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p><p>四大洋</p><p>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p>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p><p>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p><p>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p><p>其他问题:</p><p>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p><p>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p><p>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p><p>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p><p>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p><p>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p><p>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p><p>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p><p>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p><p>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p><p>5、临三大洋的大洲:</p><p>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p><p>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p><p>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p><p>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p><p>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p><p>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p><p>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p><p>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p><p>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p><p>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p><p>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p><p>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p><p>3、板块构造学说:</p><p>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p><p>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p><p>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p><p>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p><p>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p><p>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p><p>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p><p>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p><p>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p><p>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p><p>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p><p>1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大洲间的界线。P29</p><p>14、填出地球公转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的纬线、时间、节气、昼夜长短等情况。P11</p><p>15、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所处半球、温度带。</p><p>16、判断经纬网图中,A、B、C三点的相对方向;判断有指向标的图中,公路的延伸方向,养鸡场在村庄的什么方向。</p><p>17、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红海扩大、地中海缩小、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不断升高的原因。P39</p><p>18、在图中填出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的名称和纬度, 热带、寒带有什么特殊现象。P12</p><p>19、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小河流水方向;甲、乙两山顶的海拔和相对高度、E点海拔、那条小河流速快、E、F两条上山路线哪个更省力。</p><p>20、读图识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P19</p><p>加:</p><p>1、自西向东拨动 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逆时针 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顺时针 方向转动</p><p>2、中国东西大约是 2023 千米,南北大约是2023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 北纬40度,东经116度 。</p><p>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前三位的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p><p>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p><p>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p><p>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地图册P17)。</p><p>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中国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岩层急剧隆起,沧海消失,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随着板块的不断运动,喜玛拉雅山脉还在继续升高。</p><p>6、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p><p>7、地图种类:城市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地图、世界政治地图</p><p>8、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p><p>9、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p><p>温带:四节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p><p>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p><p>10、读图:山谷、山脊、鞍部、陡崖。</p><p>为大家推荐的<strong>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strong>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陆地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