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末试卷(人教版上学期)
<p>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一地理期末试卷(人教版上学期),希望对于大家备战期末考试有所裨益和帮助!</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p><p>(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p><p>A.200E、2023W B.00、2023 C.200W、2023 E D.900E、900W</p><p>( )2.一年之中,我们当地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是</p><p>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p><p>( )3.图中箭头所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是</p><p>A.山谷 B.山脊 C. 陡崖 D. 鞍部</p><p>( )4.某地的四方都是北,那么此地的位置是</p><p>A.南极 B.00经线和赤道的交点 C.北极 D.2023经线和赤道的交点</p><p>( )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p><p>A.1:202300 B.1:2023000 C.1:2023 D.1:500</p><p>( )6.关于等高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p><p>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D.等高线表现不出地形的变化情况</p><p>( )7.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p><p>A.纬度位置 B. 地形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p><p>( )8.最寒冷的大洋是</p><p>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p><p>( )9.一般来说,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p><p>A.1月 B.2月 C.7月 D.8月</p><p>( )10.读右面经纬网示意图1,图中的字母代表经线或纬线, 全部都是纬线的一组是( )</p><p>A.abc B.aDE C.DEF D.cEF</p><p>( )11.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p><p>A.北极圈 B.赤道 C.回归线 D.极圈</p><p>( )1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p><p>A.白令海峡 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p><p>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p><p>( )13.本初子午线是</p><p>A.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p><p>C.存在地球上的一条线 D.和赤道等长的一条线</p><p>( )14.西北风的意思是</p><p>A.由西吹向北的风 B.由西北吹来的风</p><p>C.向西北吹去的风 D.由北吹向西的风</p><p>( )1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p><p>A.森林 B.草原 C. 陆地 D.云区</p><p>( )16.山顶气温为50C,山顶与山脚处的相对高度为2023米,则山脚处的气温约为</p><p>A.0.80C B.3.50C C.110C D.-10C</p><p>( )1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B.赤道附近气温高,干燥少雨</p><p>C.温带各地降水量相差不大 D.两极地区降水稀少</p><p>( )18.同学们在观看世界体育节目时,经常可以看见黑人体育明星,如飞人乔丹、拳王泰森。虽然他们现在是美国人,但是他们的祖先却是</p><p>A、南美洲人 B、大洋洲人 C、欧洲人 D、非洲人</p><p>( )19.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p><p>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 B.暴雨很多</p><p>C.板块张裂的结果 D.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p><p>( )20.右图现象所示的原因有</p><p>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p><p>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p><p>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p><p>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p><p>2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______ __ _、_______ 、 ________。</p><p>2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球体,其中陆地占表面积的 %,其主要分布在 半球。</p><p>23.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 、佛教,其中阿位伯人信仰 教。</p><p>2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人口的增长与社会 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 相协调。</p><p>25. 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它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 _____和_____ ________的场所。</p><p>26.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其基本宗旨是 。</p><p>三、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小题1分,共10分)。</p><p>( )27.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四季交替</p><p>( )2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p><p>( )29.亚马孙平原事故世界人口稠密地区。</p><p>( )30.甘肃省兰州市处于温带,终年寒冷。</p><p>( )31.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但人口负增长也不是好现象。</p><p>( )32.几千年后地中海将变成新的海洋。</p><p>( )33、空气中污染物越多空气污染指数越大。</p><p>( )34、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p><p>( )35、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p><p>( )36、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p><p>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35分)</p><p>37.读图3,回答下列问题:(9分)</p><p>(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p><p>A B 非洲</p><p>C D</p><p>E 南极洲 F</p><p>G 北美洲</p><p>(2)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大洋名称:</p><p>①___ ② 印度洋</p><p>③____ ___④_____</p><p>(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跨经度最多的是___ 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p><p>38.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4分)</p><p>(1)图中A、B、C、D 中降水量多的是_________,AB坡叫___ _ ___坡, CD坡叫 坡。</p><p>(2)由此可见, 可以影响降水的多少。</p><p>39.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333所示),完成下列各题(7分)。</p><p>(1)从气温的情况考虑,</p><p>A一般分布在__ ___带地区(填温度带);B一般分布在____ __带(填温度带)。</p><p>(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p><p>A为__ ___气候,B为_____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p><p>(3)从气候的地域分析</p><p>A集中分布在_____ 附近,</p><p>B集中分布在_______ ____沿岸地区。</p><p>40. 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4分)。</p><p>(1)图4-6中的母亲是指____ ___ 。 (2)苦难的含义是_________ 。</p><p>(3)这幅漫画揭示的是_________ 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p><p>41.右图表示的经纬网示意图中,回答问题。(4分)</p><p>(1)A点的经纬度是( , )。</p><p>(2)点A在C的 方向。图中箭头D指向 方。</p><p>42. 读领陆面积位居世界前4为的国家轮廓图,回答问题。(7分)</p><p>(1) 四个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 。1分(可以填图中的序号)</p><p>(2)4个国家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 。</p><p>(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请把下列选项填入A、B关系图中。</p><p>a.富国更富 b.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p><p>c.出售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等 d.赚到的钱少</p><p>e.产品的价格高</p><p>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p><p>七年级地理</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p><p>题号20232023910</p><p>答案CBDADCBDCA</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ABABCCDDAC</p><p>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p><p>21.方向、比例尺、图例</p><p>22.不规则/椭圆形、 29 、 北</p><p>23.基督教、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p><p>24.经济、 环境</p><p>25.生产劳动、 社会活动</p><p>26.联合国、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p><p>三、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小题1分,共10分)。</p><p>27.F 28.T 29.F 30.F 31.T 32.F 33.T 34.F 35.T 36.T</p><p>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35分)</p><p>37.(1)A 欧洲 C亚洲 D 大洋洲 F南美洲</p><p>(2)① 北冰洋 ③ 太平洋 ④ 大西洋</p><p>(3)南极洲 太平洋</p><p>38.(1) B 、 迎风坡 、 背风坡</p><p>(2) 地形</p><p>39.(1)热带、 温带</p><p>(2)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p><p>(3)赤道、 地中海</p><p>40. (1)地球</p><p>(2)人口过多</p><p>(3)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p><p>41. (1)( 40 , 20 )或(20 , 40 )</p><p>(2)正北,南方</p><p>42. (1)②④ 或 加拿大、美国</p><p>(2) ③或中国</p><p>(3)</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