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2:12

2023地理初一期中试题下册

<p>2023地理初一期中试题下册</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第3 页的选择题答题栏内)</p><p>人类传言的世界末日(2023年12 月21日)已远离而去,太阳仍每天东升西落,地球也一如往常在不停地运动着。回答1~4题。</p><p>1.12月21日出现冬至,冬至日时太阳直射位置在</p><p>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p><p>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p><p>A.自西向东自转 B.自西向东公转 C.自东向西自转 D.自东向西公转</p><p>3.12月21日,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什么季节</p><p>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p><p>4.地球一如往常在不停地运动着。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p><p>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B.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p><p>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p><p>2023年12月22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20233E,2023N)白天最高气温为-29℃,凌晨气温最低降至-42℃,回答5~8题。</p><p>5.查找蒙古国及其首都,选择下列哪种地图较好</p><p>A.亚洲政区图 B.亚洲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交通图</p><p>6.当日,乌兰巴托的气温日较差为</p><p>A.-29℃ B.13℃ C.-42℃ D.-13℃</p><p>7.乌兰巴托白天 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p><p>A.2时左右 B.正午12时左右 C.13时左右 D.午后2时左右</p><p>8.从五带划分看,乌兰巴托所处的温度带是</p><p>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p><p>9.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p><p>A.最长的经线 B.最长的纬线</p><p>C.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D.东、西经的分界线</p><p>10.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与2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p><p>A.20 B.16 0 C.160 D.180E</p><p>11.某地点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则可确定该点肯定位于</p><p>A.东经度 B.西经度 C.北半球 D.低纬度</p><p>1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间实地距离为144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p><p>A.1:2023 B. 千米</p><p>C.二十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千米</p><p>13.下列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p><p>14.下列地形类型中,符合等高线闭合且四周高中间低特征的是</p><p>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p><p>读右图,回答15~17题。</p><p>15.甲地的海拔高度是</p><p>A.500米 B.2023米 C.2023米 D.2023米</p><p>16.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p><p>A.0米 B.500米 C.2023米 D.2023米</p><p>17.若乙地气温为24℃,则甲地气温约为</p><p>A.18℃ B.20℃ C.24℃ D.28℃</p><p>18.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主要是因为</p><p>A.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B.地球表面被云层覆盖</p><p>C.地球表层被水汽包围 D.地球表面森林茂密</p><p>1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p><p>A.板块内部 B.大陆内部 C.陆海交界处 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p><p>20.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p><p>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四季如春 D.阴转多云</p><p>21.下图所示天气符号中,表示雨夹雪的是</p><p>22.下列选项中的数据为空气污染指数。四大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p><p>A.天津 126 B.北京 87 C.上海 70 D.石家庄 437</p><p>2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现象反映气候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p><p>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p><p>24.北半球海洋上气温最高月份通常是</p><p>A.1月 B.2月 C.7月 D.8月</p><p>25.表示人口分布状况通常使用下列哪一指标</p><p>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p><p>C.人口数量 D.城市化水平</p><p>26.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p><p>A.两极地区 B.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p><p>C.赤道地区 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p><p>27.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将会产生的现象有</p><p>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p><p>C.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D.受教育机会增加</p><p>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2023年的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回答28~29题。</p><p>28.关于右图中学生体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头发黑直 B.鼻梁高</p><p>C.肤色黝黑 D.体毛较多</p><p>29.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使用的最主要语言是</p><p>A.俄语 B.英语 C.法语 D.汉语</p><p>30.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p><p>A.欧 洲 B.亚洲 C.非洲 D.北美洲</p><p>3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p><p>A.劳动生产方式 B.人口密度大小 C.人口数量多少 D.居民收入高低</p><p>32.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p><p>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D.地形崎岖</p><p>3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p><p>A.自然条件差异 B.政治地图变化 C.发展水平差异D.社会制度不同</p><p>34.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p><p>A.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B.南极洲、南美洲和欧洲</p><p>C.非洲、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北美和大洋洲</p><p>35.下列国家中,既位于亚洲又属于发达国家的是</p><p>A.中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p><p>选择题答题栏</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718[来源:学,科,网Z,X,X,K]</p><p>答案</p><p>题号202320232023新课 标第 一 网20232023202320232023 35</p><p>答案</p><p>二、读图分析题(共 30分)</p><p>36.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7分)</p><p>(1)①、②两地区人口都很稠密,但形成原因不同,①地主要是</p><p>②地区主要是因 。</p><p>(2)③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p><p>。</p><p>(3)①、②、④三地区中,以黑色人种分布为主的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p><p>(填序号)</p><p>37.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6分)</p><p>(1)丙、丁处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p><p>丙丁</p><p>( 2)甲山位于乙山的 方向,甲山的海拔应在 米以上;</p><p>(3)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在从A点沿图中虚线登上甲山顶的过程中,山坡陡缓变化状况是先 后 。</p><p>38.根据下图,完成相关要求。(12分)</p><p>(1)A处为 洲,B为介于两大洲之间的 运河。</p><p>(2)①、②两点所在的线为 (经、纬)线。①点的经度为 ,按纬度①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地区。②点位于 洋上。</p><p>(3)③地的气候状况如右侧图,该地为 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可描述为: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和 。</p><p>(4)甲、乙两图表示1月份两地居民衣着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 (海陆、纬度、地形)因素影响的气候差异有关。此时,乙地为 季 (季节)。</p><p>3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p><p>(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 纬向 纬气温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p><p>(2)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在</p><p>洲。</p><p>(3)南、北半球中,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p><p>2023~2023学年度第 一学期期末考试</p><p>七年级地理参考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p><p>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2023718</p><p>答案CABBABDDBCBBCDCCAA</p><p>题号19 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p><p>答案DCBDCDBDCADBADCA B</p><p>二、读图分析题:(共30分)</p><p>36.(7分)</p><p>(1)工业发展最早,经济发达(2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2分)</p><p>(2)终年严寒(1分)</p><p>(3)④(1分)①(1分)</p><p>37.(6分,每空1分)</p><p>(1)陡崖 山脊 (2)(正)南 900 (3)缓 陡</p><p>38.(12分,每空1分)</p><p>(1)欧 巴拿马 (2)纬 30 低 大西洋</p><p>(3)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气温 降水</p><p>(4)纬度 夏</p><p>39.(5分,每空1分)</p><p>(1)低 高 纬度 (2)南极 (3)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地理初一期中试题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