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1:56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p>【摘要】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p><p>一、 教材分析</p><p>本课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p><p>二、教学目标:</p><p>知识方面:1、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p><p>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p><p>3、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p><p>技能和方法方面:</p><p>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p><p>2、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的相关因素</p><p>及其作用,对区域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p><p>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p><p>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p><p>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p><p>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p><p>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p><p>3、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p><p>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p><p>三、教学重难点:</p><p>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p><p>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p><p>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p><p>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p><p>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p><p>3、理解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p><p>四、教学方法</p><p>读图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p><p>五、教具准备</p><p>幻灯片、音乐、相关挂图等</p><p>六、课时安排</p><p>1课时</p><p>七、教学过程</p><p>[导入新课]</p><p>在我们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大批国内外游人到</p><p>访,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p><p>[讲授新课]</p><p>(播放西双版纳图片配背景音乐《西双版纳我的家乡》。把全班分为两个小</p><p>组进行竞赛。认真观看短片,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答全才能一分,小组成员可补</p><p>答。)</p><p>1、 歌中所描绘的地方在哪里?并在挂图中指出。</p><p>2、 请你描述看到的植物的形态?</p><p>3、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p><p>4、 歌中提到了我国哪个少数民族?</p><p>5、 这个少数民族过新年时是如何庆祝的?</p><p>6、 这个少数民族还有哪些独特的生活习惯呢?</p><p>7、 歌中提到过的此地邻近的国家是哪两个?</p><p>8、 这里大部分的人信仰什么宗教?</p><p>教师总结两个小组的竞赛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教师补充更多的图片及相关</p><p>内容:</p><p>(2)西双版纳的森林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p><p>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p><p>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3)植物分布是制约动</p><p>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p><p>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p><p>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p><p>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4)西双版纳不仅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p><p>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p><p>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p><p>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p><p>穷魅力。(5)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p><p>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p><p>祝福。(6)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傣家竹楼是一种竹</p><p>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p><p>。(7)(8)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p><p>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p><p>徒。</p><p>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p><p>一、丰富的旅游资源</p><p>1、 植物种类丰富</p><p>2、 动物种类丰富 热带动植物王国 旅游资源丰富</p><p>3、 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佛教文化、风土人情</p><p>4、 邻近东南亚国家出境游</p><p>[转折过渡]</p><p>这就是精彩纷呈的西双版纳了。你想去西双版纳吗?你觉得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为什么这里的傣族会有那么独特的生活习俗?为什么西双版纳有这么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呢?</p><p>[读图观察]</p><p>读图7.10《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p><p>1、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哪一个省的西南部?与哪些国家为邻?</p><p>2、西双版纳位于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属于五个热量带的哪一个?</p><p>读地图册P3《中国行政区划》图</p><p>3、西双版纳的海陆位置怎么样?</p><p>读图P60《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p><p>4、景洪市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如何,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p><p>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中国的夏季风图》各小组讨论,然后请出代表回答。5、为什么西双版纳没有象世界其他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p><p>板书:</p><p>二、优越的自然条件</p><p>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境内,与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相邻</p><p>2、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地区</p><p>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东邻近太平洋,西南邻近印度洋</p><p>4、气候:降水量丰富,但年较差大,全年气温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p><p>[转折过渡]</p><p>西双版纳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美丽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p><p>板书:</p><p>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p><p>[读材料观察]</p><p>1、读图7.15《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回答:</p><p>*西双版纳利用了当地的哪些自然资源?哪些人文资源?开发了什么旅游产品?</p><p>*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交通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p><p>2、读下列表格</p><p>请你说说西双版纳在发展旅游业前、后,有哪些变化?</p><p>发展旅游业前 发展旅游业后</p><p>公路较少,崎岖难行,人们外出经常要翻山越岭。 修建了多条州内和跨国公路,空中航线和航班业逐年增多</p><p>许多生活用品难以购买,有些是利用自然条件自己制作,生活质量较差。 在各城镇建设了大型购物中心,还在各景点增设零售网点。</p><p>城市面积小房子都不高,有些地方较为脏乱街道较在窄,车辆不多。 高楼大厦和城市绿地逐渐增多,街道业变得宽阔整齐。</p><p>很少宾馆饭店,而且大多数为不入级的宾馆,设施设备较为落后。 新建了很多宾馆饭店,加强了原有宾馆饭店的改造。</p><p>人们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主要是种地和种植热带作物,生活较贫困。 人们很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比以前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p><p>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能看出西双版纳在交通业、商业、建筑业、餐饮业、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教师小结: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大大增长了。</p><p>3、读图7.16 《2023~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p><p>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从哪一年开始,旅游收入占GDP30%以上,说明什么行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在哪一年以后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其中有几个年份的旅游收入甚至较前一年有所减少。这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p><p>4、读P63活动2的材料</p><p>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p><p>学生讨论,代表发言</p><p>教师小结:旅游业呈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p><p>[转折提问]</p><p>针对上述问题,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p><p>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p><p>教师小结: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能重振旅游雄风!</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