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期中试题下册
<p> 地理高三期中试题下册 </p> <p> 一、选择题(共80分) </p> <p> 以下各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多选错选不给分,每题2分。 </p> <p> 1.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 </p> <p> A. 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p> <p> C.社会关系 D. 空间关系 </p> <p> 2.右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p> <p> A.a B.b C.c D.d </p> <p> 3. 城市土地利用中最广泛的是: </p> <p> A. 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p> <p> C. 住宅用地 D.政府机关用地 </p> <p> 4.中心商务区大多为高层建筑物,主要原因是: </p> <p> A.政府行为 B.城市地价高昂 C.城市景观需要 D.商业活动太多 </p> <p> 5.中心地级别越高 </p> <p> A.商品越丰富,商品档次越高 B.商品越丰富,商品档次越低 </p> <p> C.商品越短缺,商品档次越高 D.商品越短缺,商品档次越低 </p> <p> 6. 武汉市发展的经济地理区位是 </p> <p> A.平坦、肥沃的江汉平原 B.长江和汉水的交会处 </p> <p> C.铁路枢纽 D.气候四季分明 </p> <p> 7.在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中,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密度很小,根本原因是 </p> <p> A.人口稀少 B.自然条件恶劣 C.资源贫乏 D.地形崎岖 </p> <p> 8.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标志是 </p> <p> 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B.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p> <p>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D.大城市的数量增多 </p> <p> 9.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p> <p>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市人口的增长 C.服务业的发展D.工业化进程 </p> <p> 10.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产业是 </p> <p>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 </p> <p> 11. 右图表示某工厂的区位。蕴含着产业活动区位的两大内涵是:①产业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②一产业活动与其它产业活动的相关性;③产业活动应接近原料地;④产业活动要注重环境效益。 </p> <p>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p> <p> 12.右图反映的是产业活动间的 </p> <p> 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 </p> <p> C.科技联系D.信息联系 </p> <p> 13. 现代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经常化联系,属于 </p> <p> A.生产协作联系 B.商贸联系C.科技和信息联系D.地域空间联系 </p> <p> 14.我国华北地区能种植冬小麦、而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主要制约因素是 </p> <p>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土地资源 </p> <p> 15.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 </p> <p> A.土地生产力 B.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C.农业劳动生产率 D.农产品的品质 </p> <p> 16.关于地中海式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p> <p> A.仅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B.优势农作物是水稻 </p> <p> C.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D.经济作物有橡胶、葡萄、菠萝等 </p> <p> 17. 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础是 </p> <p> A.各地的优势条件 B.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 </p> <p> C.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D.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 </p> <p> 18. 下列环境问题之间,前后有因果关系的是 </p> <p> A.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B.酸雨--臭氧层破坏 </p> <p> 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生态破坏--全球变暖 </p> <p> 19. 人口剧增直接带来的问题是 </p> <p> A.大量开垦土地 B.人均资源拥有量的减少 </p> <p> C.生态破坏严重 D.生物多样性锐减 </p> <p> 20. 下列问题属于按环境要素划分的是 </p> <p> A.土壤污染 B.工业环境问题 C.区域环境问题 D.生活环境问题 </p> <p> 21. 演化成酸雨的环境问题是</p> <p> A.水体污染 B.全球变暖 C.滥砍滥伐 D.大气污染 </p> <p> 22. 随意抛弃废旧电池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p> <p> A.土壤有机物污染 B.大气颗粒物污染 </p> <p> C.土壤重金属污染 D.大气气态污染 </p> <p> 2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p> <p>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城市垃圾 D.水土流失 </p> <p> 24.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p> <p>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p> <p>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右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读图判断25-26题。 </p> <p> 25.该城镇的风向次数最少的是 </p> <p> A.东北风 B.东南风 </p> <p> C.西南风 D.西北风 </p> <p> 26.如果在该城市郊区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布局在该城市的 </p> <p> A.西北角 B.东南角 C.西南角 </p> <p> D.东北角 </p> <p> 假定工厂选址仅考虑运输区位,且运费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下图中O点到原料L、M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27~28题。 </p> <p> 27.如果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原料L、M,则工厂应选在 </p> <p> A.S B.O C.P D.T </p> <p> 28. 如果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L,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则工厂最好接近 </p> <p> A.S B.O C.P D.T </p> <p> 29.工业集聚的最根本目的是 </p> <p> A.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B.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C.降低生产成本 </p> <p> D.提高资源利用率 </p> <p> 30.我国各地的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现象反映的是 </p> <p> A.经济开发区的特征 B.专业化产业区的特征 C.高新产业区的特征 </p> <p> D.工业联系的特征 </p> <p>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31-32题。 </p> <p> 3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p> <p> A.能源 B.技术 </p> <p> C. 原料 D.市场 </p> <p> 32. 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p> <p>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p> <p> B. 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p> <p>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p> <p>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p> <p> 33.读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以下选项表示清洁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字母N表示的环节是: </p> <p> A.产品包装运输 B.产品使用回收 </p> <p> C.环境 D.原材料加工 </p> <p> 读右下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图,回答34-36题: </p> <p> 34.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p> <p>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p> <p> 35.在Ⅰ期 ( ) </p> <p>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p> <p>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p> <p> 36.人口增长的最终决定于 </p> <p>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自然资源的多少 </p> <p>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存环境的好坏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23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23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37~38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 </p> <p> 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3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ks5u </p> <p>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p> <p>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p> <p> 38.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p> <p>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是两大重点工程。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全长2023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2023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根据材料和图4,回答39-40题。 </p> <p> 39. 青藏铁路与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为了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 ②都为了节约沿线的土地资源 ③青藏铁路为解决沿线的冻土问题 ④京沪高速铁路为提高运营安全和速度 </p> <p>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p> <p> 地理高三期中试题下册40.下列关于两条铁路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地势高,乘客经常有缺氧问题 ②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省区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p> <p> ③青藏铁路沿线太阳能丰富但气温低 ④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水资源丰富 </p> <p> ⑤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p> <p>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②④⑤ </p> <p> 二、非选择题:(30分) </p> <p> 1.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12分) </p> <p> (1)图中字母表示的区位因素有土地、气候、生产技术、交通四种,通过读图分析,填写A、B、C、D各自正确对应的区位因素: </p> <p> A______▲ _,B_____▲ __,C__ ▲______,D____ ▲______。 </p> <p> (2)阅读上图中技术经济因素的四个方面,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技术经济因素 </p> <p> ①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____▲____; </p> <p> ②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____▲____。 </p> <p> (3)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 </p> <p> ①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 </p> <p> ②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 </p> <p> (4)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2分) </p> <p> (5)综上所述,影响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 __▲___的原则。(2分) </p> <p> 2.读一幅漫画,完成:(4分) </p> <p> (1)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 </p> <p> (2)漫画中把烟雾演绎成各大洲的轮廓形状,表达了什么含义? ▲ 。 </p> <p> (3)该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使用的能源类型有关。试从开发新能源的角度,举一事例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 </p> <p> 3.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p> <p>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该地成为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原因是 ▲ 、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 (4分) </p> <p> (2)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 (4分) </p> <p> 4.下列资料叙述了造纸工业的生产过程,请仔细阅读,读后分析造纸工业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影响。(6分) 资料: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如木材、稻草、麦草、玉米杆、甘蔗渣、芦苇、麻、竹等。纸的生产大体上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制浆和造纸。 </p> <p> 制浆:在原料中国入一些化学药品(如石灰或烧碱等)进行蒸煮;或者将原料直接用机械打碎、研磨;然后洗涤,去除不必要成分,保留纤维,制成浆料。需要漂白的,再加入药剂进行漂白。造纸:把浆料用网格或捞起,脱水压榨干燥,最后整理成纸。 </p> <p>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造纸工业是一个产量大、用水多、污染严重的轻工业;水污染在各种工业中,名列前茅;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噪声等污染,也很严重。 </p> <p> 造纸工业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而排入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酵、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一些细小的纤维悬浮在水是,容易堵塞鱼鳃,也造成鱼类死亡;废水是的树皮屑、木屑、草屑、腐草、腐浆等沉入水底,淤塞河床,在缓慢发酵中,不断产生毒臭气;废水中还有一些不容易发酵、分解的物质,悬浮在水中吸收光线,减少阳光透入河水,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另外带有一些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毒有害物质。 </p> <p> 造纸工业排放的一些固体废物如腐烂浆料,浆渣、树皮、碎木片、草根、煤灰渣等,占用场地,发酵变质,放出臭气,下雨时,还流出有毒臭水,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源。生产过程中锅炉燃煤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及机械的噪声也影响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健康。 </p> <p> 造纸工业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影响: </p> <p> (1) ▲ </p> <p> (2) ▲ </p> <p> (3) ▲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