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补考试题练习
<p>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p><p>【摘要】期中考试马上就要来临了,大家要好好复习,备战期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补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p><p>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p><p>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p><p>图1所示山地均为世界遗产。读图,回答1、2题。</p><p>图1</p><p>1. 图中山地</p><p>A.①为华山</p><p>B.②③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p><p>C.④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p><p>D.⑤⑥属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p><p>2.图中各景区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是</p><p>A.旅游活动规模不受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p><p>B.旅游活动规模应小于旅游极限容量</p><p>C.旅游活动规模应小于旅游合理容量</p><p>D.旅游活动规模决定旅游环境容量</p><p>表1表示赤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3、4题。 表1</p><p>甲 乙 丙 丁</p><p>粤 ☆☆ ☆☆ ☆☆ ☆☆☆☆</p><p>川 ☆☆☆ ☆ ☆☆☆</p><p>新 ☆ ☆☆☆</p><p>晋 ☆☆☆☆ ☆ ☆</p><p>3.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p><p>A.赤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p><p>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赤潮</p><p>4.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有</p><p>A.改进耕作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p><p>C.退耕还林还草 D.加强水污染治理</p><p>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日11时54分,岛国瓦努阿图发生6.4级地震;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日凌晨1点45分,台湾花莲发生5.1级地震;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向天空。图2中▲表示上述现象的发生地。回答5~7题。</p><p>5. 图中三地都位于</p><p>A.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重叠处</p><p>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p><p>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p><p>D.板块的张裂地带</p><p>6. 上述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p><p>A.区域链发性</p><p>B.群发性和群聚性</p><p>C.渐发性</p><p>D.不可预测性</p><p>7.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的是</p><p>A.火山灰的扩散</p><p>B.地震的震级</p><p>C.震源的深度</p><p>D.灾害的损失程度</p><p>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据此,回答8、9题。</p><p>8. 我国出、入境旅游全面繁荣的原因有</p><p>①国土广大,旅游资源丰富 ②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③居民收入不断提高</p><p>④人造景观增多 ⑤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⑥旅行社增多</p><p>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p><p>9.我国入境游客中,比重最大的来自港澳台地区,这说明</p><p>A.旅游资源的吸引半径有限 B.我国各景区接待能力有限</p><p>C.港澳台地区经济最发达 D.港澳台地区与大陆环境差异大</p><p>表2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10、11题。</p><p>表2</p><p>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p><p>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p><p>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2023 977 2023 2023</p><p>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p><p>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p><p>10.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p><p>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p><p>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p><p>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p><p>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p><p>11. 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p><p>A.甲、丙 B.乙、丁 C.丙、甲 D.丁、乙</p><p>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图3为20232023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回答12、13题。</p><p>12. 20232023年我国IC产业</p><p>A.产值变化不大,结构变化明显</p><p>B.封装环节产值及其比重逐年下降</p><p>C.产值增幅最大的是制造环节</p><p>D.各环节产值均逐年上升</p><p>13.20232023年我国IC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IC产业</p><p>A.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p><p>B.由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p><p>C.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p><p>D.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p><p>图4中①、②、③、④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4、15题。</p><p>14. 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p><p>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p><p>15.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p><p>A.①时期和④时期 B.②时期和①时期</p><p>C.③时期和④时期 D.④时期和①时期</p><p>图5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回答16、17题。</p><p>16. 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p><p>A.高级住宅区 B.历史文化区</p><p>C.中心商务区 D.科教文化区</p><p>17. 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p><p>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p><p>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p><p>图6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p><p>图6</p><p>18.该城市</p><p>A.功能区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B.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p><p>C.有预留用地,发展空间较大 D.服务种类多,城市等级较高</p><p>19.图中①②③功能区最合理的布局是</p><p>A.①住宅区 ②工业区 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 ②住宅区 ③商业区</p><p>C.①商业区 ②住宅区 ③工业区 D.①商业区 ②工业区 ③住宅区</p><p>20.图7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的是</p><p>①洼地上建停车场 ②打开道路与绿地间的通道</p><p>③设计露天排洪沟 ④使用石子、网格植草砖铺地</p><p>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图7</p><p>图8为某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流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读图,回答21、22题。</p><p>图8</p><p>21.影响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p><p>A.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 B.郊区经济的持续增长</p><p>C.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D.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p><p>22.该市跨区(县)人口迁移可能促使</p><p>A.全市总人口减少 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p><p>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加 D.城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p><p>读图9,回答第23题。</p><p>23.图示区域及以南,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其主导区位优势是</p><p>A.邻近消费市场</p><p>B.水陆交通便利</p><p>C.工业基础雄厚</p><p>D.技术人才密集</p><p>24.结合表3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p><p>表3(2023年数据)</p><p>人口</p><p>(万人) 面积</p><p>(万平方千米) 可开采石油储量</p><p>(亿吨)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p><p>(立方千米) 人均GDP</p><p>(美元)</p><p>菲律宾 2023 29.97 0.19 457 2023</p><p>俄罗斯 20230 2023 361.9 2023 20230</p><p>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p><p>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p><p>图10为北京城市轻轨某路段图。读图,回答25~27题。</p><p>25.北京修建城市轻轨铁路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p><p>A.交通状况</p><p>B.居民生活</p><p>C.城市环境</p><p>D.城市结构</p><p>26. 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城市轻轨</p><p>A.运量大,占地广</p><p>B.噪音大、污染大</p><p>C.速度快、安全性高</p><p>D.成本高、整点准时</p><p>27.城市轻轨的建设最可能促使</p><p>A.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B.城市中心商务区迁至郊区</p><p>C.沿线站点附近商业网点聚集 D.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p><p>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11,回答28~30题。</p><p>图11</p><p>28.水的社会循环</p><p>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p><p>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p><p>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p><p>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p><p>29.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p><p>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p><p>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p><p>30.污水再生回用</p><p>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p><p>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p><p>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p><p>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p><p>本卷共4道题。</p><p>31.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2分)</p><p>图12</p><p>(1)说明台湾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3分)</p><p>(2)列举出游前收集赴台旅游相关信息的途径。(2分)</p><p>(3)指出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外力作用形式及欣赏该景观的方法。(3分)</p><p>自2023年7月以来,大陆31个省区市赴台团体旅游市场先后开放,2023年6月28日又正式启动试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p><p>(4)谈谈大陆赴台旅游市场开放给两岸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4分)</p><p>32.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p><p>图1</p><p>时间 城市人口比重</p><p>20世纪60年代 28%</p><p>2023年 68%</p><p>2023年 86.4%</p><p>2023年 89%</p><p>表4 韩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p><p>(1)指出图13中重要城市群的分布特点,说明其形成原因。(2分)</p><p>(2)读表4,概括韩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3分)</p><p>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也是韩国最大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首尔依托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实现了经济起飞。随着政府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业逐渐成为首尔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主导产业。目前,韩国在世界的顶尖企业,都在首尔设有服务中心。</p><p>(3)分析首尔发展服务业的社会经济条件。(5分)</p><p>2023年9月14日起,韩国各政府部门相继从首尔迁往新的行政首都世宗市。韩国政府计划在2023年前,将世宗市建设成一个具备尖端科学研究基地、尖端绿色产业、一流大学、能吸引全球投资的新型绿色城市。</p><p>(4)简述行政首都迁出对首尔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2分)</p><p>(5)概括世宗市未来的产业特点。(4分)</p><p>33.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p><p>图14</p><p>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p><p>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方一季作区,5月播种,9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作区,3月播种,6月收获。</p><p>(1)填表比较甲、乙地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8分)</p><p>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条件</p><p>甲</p><p>春季旱灾,秋季冻害</p><p>乙</p><p>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p><p>(2)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4分)</p><p>图15</p><p>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5~6个,土壤有机质从1.7%提高到2%,作物增产幅度达31.2%, 人均增加产值2023元。</p><p>(3)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3分)</p><p>34.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读中国局部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图16),完成下列各题。(12分)</p><p>图16</p><p>(1)简述图中华北平原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p><p>(2)列举三种华北地区春季多发、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任选其一说明其主要形成原因。(6分)</p><p>(3)说明图中地区为防范暴雨、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p><p>参考答案</p><p>2023.1</p><p>1 2 3 4 5 6 7 8 9 10</p><p>B B C B C B A B A C</p><p>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p><p>A D A D B B A B D D</p><p>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p><p>C D D A A C C D C A</p><p>31(12分)</p><p>(1)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1分)有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多样(或地域组合好);(1分)旅游资源独特,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1分)</p><p>(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上网查询;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p><p>(3)海浪侵蚀、(1分)风力侵蚀(1分) 选择特定位置(距离和角度)欣赏(1分)</p><p>(4)增加了台湾旅游收入(或创汇、创收);(1分)带动了两岸交通、商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1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1分)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1分)</p><p>32(16分)</p><p>(1)韩国的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沿海。(1分)西部和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海运便利。(1分)</p><p>(2)城市化起步晚,(1分)发展快,(1分)水平高。(1分)</p><p>(3)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1分)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科技文化水平高,高素质人才多;(1分)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1分)</p><p>(4)分散首尔的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分)行政用地转为其他用地。(1分)</p><p>(5)低原料和能源消耗;(1分)高产品附加值;(1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1分)产品面向世界市场。(1分)</p><p>33(15分)</p><p>(1)</p><p>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条件</p><p>甲 生长期温度适宜, (1分)光照充足;(1分)地形平坦;(1分)土层深厚。(1分) 春季旱灾,秋季冻害</p><p>乙 生长期温度适宜,(1分)雨量充足(1分) 日照不足;地形崎岖不平;土壤瘠薄。(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p><p>(2)保证马铃薯发芽期的黑暗环境;(1分)保持土壤温度;(1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1分)稻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1分)</p><p>(3)省工省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强度;(1分)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分)秸秆还田,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1分)</p><p>34(12分)</p><p>(1)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1分)</p><p>地区抗灾能力(1分)</p><p>(2)旱灾、(1分)寒潮灾害、(1分)沙尘暴灾害(1分)</p><p>旱灾: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春季大风天气较多,蒸发旺盛;华北地区为我国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春季正值冬小麦等作物生长需水量较大的季节;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等。(任答3点即可,3分)</p><p>寒潮灾害:北方冷空气势力强,爆发南下;华北地区位于冬季风通道;初春正值华北地区农作物生长的起始季节,寒潮造成的低温、大风对农牧业造成较大危害。(3分)</p><p>沙尘暴: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临近沙源地、位于冬季风通道(沙源地的下风向);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尤其是降水较常年偏少,气温较常年偏高,)导致蒸发旺盛;植被覆盖差,地表物质疏松,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华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受损严重。(任答3点即可,3分)</p><p>(3)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1分)制定防灾应急预案;(1分)修建大堤、疏排水工程、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1分)加强防灾教育和培训。(1分)</p><p>【总结】高三地理补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大家要好好复习,备战期中考试。大家想要了解其他学习内容,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