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1:40

高三地理试题模拟题

<p>【摘要】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大家准备好了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p><p>地理模拟试卷</p><p>一、单项选择题</p><p>读图3“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第1~3题。</p><p>1.关于图中甲处的地表形态和对应的地质构造,表示正确的是</p><p>A.山谷——向斜</p><p>B.山谷——背斜</p><p>C.山脊——向斜</p><p>D.山脊——背斜</p><p>2.图中乙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p><p>A. 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p><p>3.图中三类岩石之间的转换叙述正确的是</p><p>A.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 B.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p><p>C.沉积岩抬升至地表形成岩浆岩 D.变质岩重融后形成沉积岩</p><p>4.图6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p><p>地理示意图经常用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2,完成5~6题。</p><p>5.如果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AB为下垫面,则</p><p>A.甲处气压低于丁处 B.甲处天气晴朗</p><p>C.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D.风由甲处吹向丁处</p><p>6.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AB为下垫面,则</p><p>A.①处代表陆地上的水汽蒸发</p><p>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p><p>C.环节④只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p><p>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p><p>7. 2023年11月28日至30日,湖北省武汉市48小时内气温陡降17℃,一些地区出现霜冻天气。图中与此天气现象有关的天气系统是</p><p>甲 乙 丙 丁</p><p>A.甲 B. 乙 C.丙 D. 丁</p><p>读下左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8--9题。</p><p>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p><p>A.① B.② C.③ D.⑥</p><p>9.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p><p>A.① B.② C.④ D.⑤</p><p>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图完成10~11题。</p><p>10.甲类工厂属于</p><p>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p><p>11.乙类工厂最可能是</p><p>A.水产品加工业 B.卫星制造业 C.印刷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p><p>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图2),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12~13题。</p><p>12.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因素是</p><p>A.廉价的劳动力</p><p>B.便利的海运条件</p><p>C.接近铁矿产地</p><p>D.丰富的煤炭资源</p><p>13. 辽中南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p><p>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量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丰富的水资源</p><p>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p><p>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2023米高原地区。回答14~15题。</p><p>14.小麦种植范围扩大的原因是</p><p>A.改良耕作制度 B.提高收购价格 C.改造自然条件 D.科学培育良种</p><p>15.从小麦的分布范围扩大可以看出</p><p>A.人口迁移的结果</p><p>B.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单一的</p><p>C.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p><p>D.自然条件的改变是导致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主要因素</p><p>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完成16~17题。</p><p>1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p><p>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p><p>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p><p>A.①② B.②③</p><p>C.①④ D.②④</p><p>1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p><p>A.铁矿 B.风能</p><p>C.石油 D.森林</p><p>表2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8—20题。</p><p>表2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p><p>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p><p>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p><p>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2023 2023 2023</p><p>18.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p><p>A.逐渐变慢 B.逐渐加快 C.变化不明显 D.无法判断</p><p>19.表中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p><p>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p><p>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p><p>20.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p><p>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p><p>B.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p><p>C.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p><p>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p><p>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p><p>答案</p><p>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p><p>答案</p><p>二、填空题</p><p>2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_________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p><p>22、暖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作用。</p><p>23、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作物以______________为主。</p><p>2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p><p>25、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p><p>三、 综合题</p><p>26、读图5“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6“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10分)</p><p>(1)在图5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p><p>(2)图5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p><p>(3)图5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p><p>(4)该日 (选择填空)。</p><p>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p><p>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p><p>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p><p>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p><p>(5)该日图11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p><p>27.阅读图2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1)图示A、B、C所在地区,从纬度位置看地处 带(温度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 。该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生态环境脆弱。</p><p>(2)该地区自A到C,自然景观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 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p><p>不同自然环境下,人类活动方式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同。请根据以下资料完成(3)(4)小题。</p><p>甘肃民勤历史上曾是一片泽国。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p><p>民勤盛行西北风,年均风沙日为139天。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棉和养羊。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等植物大面积死亡。全县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94%以上。</p><p>(3)甘肃民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根本原因是</p><p>。</p><p>(4)针对甘肃民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请提出治理措施。</p><p>28.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p><p>(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都是面向</p><p>______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p><p>(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p><p>(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____ 经营的,种植的植物中均有</p><p>____________ 。</p><p>(4)甲图所示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_ 生产国,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_____________。</p><p>(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____ ,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p><p>29.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北部山地可能还有 、 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p><p>(2)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p><p>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p><p>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p><p>(3)d城市坐落在 (地形区)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 。</p><p>(4)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其原因是 。</p><p>(5)河流Ⅰ的上游以 作用为主,下游以 作用为主。</p><p>四、问题研究</p><p>30.读图“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2023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p><p>(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选择填空)。</p><p>A. 交通便利 B. 劳动力价格高 C. 技术水平高 D. 工业基础好</p><p>(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p><p>(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p><p>(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选择填空)。</p><p>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p><p>【总结】高三地理试题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备战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大家加油。</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地理试题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