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综合自测题(含答案)
<p>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综合自测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p><p>一、选择题</p><p>(2023广州模拟)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 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p><p>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p><p>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p><p>B.乙图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p><p>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p><p>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p><p>解析:图甲体现了积温的变化状况,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图乙反映的是降水的变化,在我国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D项的分异无体现。</p><p>答案:A</p><p>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p><p>A.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p><p>B.该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p><p>C.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p><p>D.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p><p>解析:题干中描述的地区积温最高,降水最丰富,结合选项应属于我国热带地区,可能是我国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自然植被可能是热带雨林。</p><p>答案:D</p><p>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3~5题。</p><p>3.</p><p>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p><p>A.①②③ B.①③②</p><p>C.③②① D.③①②</p><p>解析:全球的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因此其变化规律应该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全球有两个纬度带是多雨地区,一个是赤道地区,另一个是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和南北纬90附近的极地地区是两个少雨地区,所以,全球的降水变化规律应该是由赤道向副热带逐渐减少,再由副热带向副极地逐渐增多,最后由副极地向极地逐渐减少。雪线的高低主要受气温与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影响,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高,雪线高。赤道地区尽管气温高,但降水量更大,因此,雪线较副热带地区低。由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变低,雪线也随之降低。</p><p>答案:A</p><p>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p><p>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p><p>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p><p>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p><p>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p><p>解析: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高,雪线高。</p><p>答案:B</p><p>5.依图示资料可知()</p><p>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p>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p>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p><p>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p><p>解析:高纬度地区是指60~90,从图中60N~90N的气温与降水量曲线分布情况可作出正确的判断。</p><p>答案:A</p><p>(2023宁夏中卫)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6~8题。</p><p>6.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p><p>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p><p>C.高山灌丛草 D.常绿松林</p><p>解析:根据图中各山地垂直植被带的递变规律可知,甲处植被带应与其他三座山地东侧的常绿松林一致。</p><p>答案:D</p><p>7.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p><p>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③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④河谷地带,地形闭塞</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图中所示盛行风应为西南季风。玉龙山山麓之所以气候干热,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加之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水汽较少。</p><p>答案:B</p><p>8.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p><p>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 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p><p>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 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p><p>解析:据上题可知,该处山地的西坡为迎风坡,因此山脉西侧山麓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为当地居民的主要分布地区。</p><p>答案:C</p><p>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p><p>9.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p><p>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p><p>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p><p>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p><p>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p><p>解析: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是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因素。</p><p>答案:D</p><p>10.在乙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p><p>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p><p>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p><p>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生长的草地</p><p>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p><p>解析:D处距海洋远,降水少,其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由于E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成为草原。</p><p>答案:C</p><p>(2023山东莱芜)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完成11~12题。</p><p>11.读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p><p>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p><p>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p><p>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p><p>解析:修建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p><p>答案:C</p><p>1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其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p><p>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p><p>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p><p>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拦截大量泥沙,洪涝灾害减轻;河口地带,随着泥沙淤积的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输入河口的营养物质减少,渔业产量下降;海水的入侵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海水的侵蚀还会导致三角洲面积缩小。</p><p>答案:D</p><p>(2023海南琼海)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p><p>13.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p><p>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p><p>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p><p>14.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p><p>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p><p>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p><p>13~14题解析:①地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②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③地位于我国x疆天山地区。这样就可以判断出,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两地一个在我国南方,一个在我国北方,故①②两地的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受热量的不同造成的。②③两地一个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一个在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的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因降水的不同造成的。</p><p>答案:13.A 14.B</p><p>(2023广东惠州)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5~17题。</p><p>15.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p><p>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p><p>解析:自然带7、8、9的差异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p><p>答案:B</p><p>16.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p><p>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p><p>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p><p>解析:自然带3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的自然带与其相一致。</p><p>答案:C</p><p>17.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p><p>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p><p>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p><p>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p><p>解析:自然带9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p><p>答案:B</p><p>(2023黄冈月考)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8~20题。</p><p>18.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p><p>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p><p>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p><p>解析: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p><p>答案:C</p><p>19.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p><p>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p><p>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p><p>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p><p>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p><p>解析: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p><p>答案:D</p><p>20.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p><p>A.3 700米 B.4 800米</p><p>C.5 000米 D.4 680米</p><p>解析: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处为雪线位置,利用最大温差计算出B、C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加上B点的海拔120米,且C距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故此山海拔最接近5 000米。</p><p>答案:C</p><p>(2023江苏)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21~22题。</p><p>2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p><p>A.温带落叶阔叶林</p><p>B.热带草原</p><p>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p><p>D.热带雨林</p><p>解析:滴水叶尖照片说明该植物所在区域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而且该现象常年出现,则说明常年降水充沛,应为热带雨林。</p><p>答案:D</p><p>2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p><p>A.天山天地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p><p>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p><p>解析:我国的西双版纳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充沛降水,气候常年湿润。</p><p>答案:B</p><p>(2023四川绵阳诊断)①②③④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23~25题。</p><p>23.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p><p>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p><p>C.温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p><p>解析:在南北纬45的大陆东岸,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植被类型最可能是温带荒漠。</p><p>答案:C</p><p>24.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p><p>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p><p>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p><p>解析:地壳运动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影响大气环流、降水,从而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p><p>答案:B</p><p>25.与图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p><p>A.非洲大陆南端 B.南美大陆南端</p><p>C.澳大利亚大陆 D.欧洲西部</p><p>解析:与图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南美大陆南端。</p><p>答案:B</p><p>二、综合题</p><p>26.(2023山东潍坊)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路线。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回答。</p><p>(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高山草甸。当同学们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__所造成的。</p><p>(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__℃,因此,同学们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同学们到达3 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同学们应用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p><p>(3)在秦岭南坡上,生息繁衍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种群。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p><p>(4)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较正确?并简述理由。</p><p>解析: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差可据此计算。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复杂程度不仅受山的高度、相对高度的影响,还受纬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垂直分异规律不如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明显。</p><p>答案:(1)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下降</p><p>(2)18.7(18~19) 罗盘(指南针)、太阳位置与手表定向、上山路径的方向、旅游路线图、房屋朝向</p><p>(3)保护珍稀动物、提供丰富种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p><p>(4)乙同学的观点较正确。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的多少,一方面受高度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纬度(热量)因素影响,在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不明显,而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十分明显。</p><p>27.(2023黄冈月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p>(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性。</p><p>(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风 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p><p>(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带。</p><p>(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带。</p><p>(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p><p>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p><p>答案:(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p><p>(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p><p>(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p><p>(5)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p><p>28.(2023山东泰安模拟)图甲中A区域是水能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如图乙)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图甲</p><p>图乙</p><p>(1)从A区河流分布状况看,该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p><p>(2)试分析A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却开发晚的原因。</p><p>(3)简述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p><p>(4)简述B、C两城市冬季气候的差异。</p><p>答案:(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p><p>(2)山高谷深,开发难度大,工程量大;交通落后,不利于开发;当地经济落后,能源紧张状况不明显等。</p><p>(3)纬度低,热量充足;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物环境多样,交通不便,受外界干扰少等。</p><p>(4)B城温暖如春(或气温较高); C城阴冷多雨(或气温低,多阴雨天气)。</p><p>29.(2023山东潍坊模拟)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非洲气候带分布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p><p>非洲气候带分布</p><p>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p><p>材料二</p><p>科特迪瓦乌干达赞比亚博茨瓦纳索马里尼日利亚刚果(布)</p><p>主要商品可可咖啡铜金刚石活牲口原油原油、木材</p><p>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总额的比重%20232023202357</p><p>(1)A、B两地纬度位置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什么?</p><p>(2)乞力马扎罗山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请分析原因。</p><p>(3)分析C海域形成非洲主要渔场的原因。</p><p>(4)据材料二概括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p><p>答案:(1)A处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处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丰沛。</p><p>(2)南坡是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多。</p><p>(3)C海域有上升补偿流,海底营养物质上升,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p><p>(4)单一产品经济。非洲各国历史上大多为欧洲殖民地,工业不发达;多数非洲国家独立以后,经济长期受外国资本控制,再加上战乱和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经济发展。</p><p>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综合自测题,希望大家喜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