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2节山岳的形成过关测试(附答案)
<p>优学地理网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第2节,希望大家喜欢下文!</p><p>第4章---第2节 山地的形成</p><p>课时知能训练</p><p>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p><p>读下图,回答1~2题。</p><p>1.图示Q地质构造为()</p><p>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p><p>C.岩浆侵入构造 D.向斜构造</p><p>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p><p>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p><p>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p>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p><p>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p><p>(2023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4题。</p><p>3.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p><p>A.①② B.②③</p><p>C.③④ D.②④</p><p>4.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p><p>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p><p>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p><p>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p><p>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p><p>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p><p>5.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p><p>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p><p>6.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p><p>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p><p>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p><p>7.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2023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p><p>8.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p><p>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p><p>B.背斜造顶部遭侵蚀形成</p><p>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p><p>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p><p>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p><p>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p><p>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p><p>10.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p><p>A.火山喷发会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p><p>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p><p>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p><p>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5 000米以上</p><p>11.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如右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p><p>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p><p>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p><p>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p><p>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p><p>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p><p>12.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p><p>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p><p>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p><p>1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p><p>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2023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p><p>14.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p><p>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p><p>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p><p>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p><p>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p><p>二、综合题(共40分)</p><p>1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p><p>(1)若 地层为含水层,其余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甲、乙)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p><p>(2)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p><p>17.右图所示地区是某重点建设地区,读图回答问题。(20分)</p><p>(1)据图分析此区域发展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________</p><p>(2)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p><p>(3)在选择乙丙之间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及解析</p><p>1-2【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可知,该处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中的向斜。第2题,Q地为向斜,可能贮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Q地的地下存在着岩浆活动,它可能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因此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处为背斜,④岩层所含资源已被风化侵蚀掉。</p><p>【答案】 1.D 2.B</p><p>3-4【解析】 第3题,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第4题,图中P处是向斜成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新。②岩石所属类型是变质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p><p>【答案】 3.D 4.D</p><p>5-7【解析】 第5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①处位于峡谷口,内为一盆地,利于蓄水。第6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处是中部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属背斜谷地。第7题,甲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属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故多喀斯特地貌,图片中④是溶洞属此种地貌。</p><p>【答案】 5.A 6.B 7.D</p><p>8-9【解析】 第8题,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第9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p><p>理岩③,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砂岩,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p><p>【答案】 8.D 9.A</p><p>10【解析】 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或喷涌出来的岩浆堆积而成的;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如乞力马扎罗山,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p><p>【答案】 B</p><p>11【解析】 高速公路通过部位位于两山之间,属于鞍部,地势较低,工程量较小。</p><p>【答案】 C</p><p>12-13【解析】 第12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13题,结合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p><p>【答案】 12.C 13.A</p><p>14-15【解析】 第14题,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第15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p><p>【答案】 14.D 15.B</p><p>16【解析】 第(1)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乙处打井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第(2)题,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p><p>【答案】 (1)乙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 (2)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较容易受到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p><p>17【解析】 第(1)题,从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注意是自然条件。第(2)题,甲地地处平原,丙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线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p><p>【答案】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便利的水运。 (2)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p><p>(3)乙丙间的直线路线需经过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p><p>这篇<strong>高一地理第2节</strong>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