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期末测试题
<p>【摘要】期中考试已经考完了,大家要在期中考试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下册期末试题,供大家参考。</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p><p>1.右图中,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p><p>A.乙丁甲丙</p><p>B.乙甲丁丙</p><p>C.甲丙乙丁</p><p>D.丙甲丁乙</p><p>2.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p><p>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p><p>B. 17世纪至20世纪闯关东的大批山东人属人口迁移</p><p>C.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p><p>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2023千米以上</p><p>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p><p>年龄段(岁)0~2023~2023~2023~2023</p><p>男性人口(万人)5.2023.2023.684.941.76</p><p>女性人口(万人)3.2023.2023.634.011.78</p><p>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p><p>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p><p>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p><p>C.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p><p>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p><p>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p><p>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p><p>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p><p>5.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p><p>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p><p>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p><p>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p><p>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p><p>6.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p><p>A.资源 B.科技水平</p><p>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p><p>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p><p>7.在图中,③区( )</p><p>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p><p>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p><p>8.在②区内,可以布局( )</p><p>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p><p>C.政府机关、停车场 D.超市、文化馆</p><p>9.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p><p>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p><p>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p><p>目前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据此回答10~11题。</p><p>10.目前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p><p>A.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p><p>B.与城市人口过多、工厂过分集中以及城市规划不尽合理有关</p><p>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宜有关</p><p>D.与城市功能区复杂多样有关</p><p>11.田园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p><p>A.休憩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p><p>12.从古至今对城市的区位都产生着巨大影响的区位因素是: ( )</p><p>A.科技和军事 B.政治和旅游</p><p>C.交通和自然资源 D.气候和政治</p><p>13.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p><p>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政策</p><p>14.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p><p>A.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B.在林区建木材加工厂</p><p>C.在郊区建啤酒厂 D.在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p><p>15.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p><p>A.产品方面的联系 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p><p>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 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p><p>16.右图为水果罐头厂、电子装配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4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较为合理的是()</p><p>A.①炼铝厂 ②水果罐头厂</p><p>③电子装配厂 ④玻璃制造厂</p><p>B.①玻璃制造厂 ②炼铝厂</p><p>③水果罐头厂 ④电子装配厂</p><p>C.①水果罐头厂 ②电子装配厂</p><p>③炼铝厂 ④玻璃制造厂</p><p>D.①电子装配厂 ②玻璃制造厂</p><p>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p><p>17.下面气候资料中的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 )</p><p>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玉米④甜菜</p><p>B.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p><p>C.①甘蔗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柑橘</p><p>D.①椰子②甜菜③油橄榄④水稻</p><p>右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纵坐标表示某种农业类型支付地租的能力)。分析并回答18~19题。</p><p>18.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 )</p><p>A.20 km 60 km B.40 km 60 km</p><p>C.60 km 80 km D.80 km 100 km</p><p>19. X、Y、Z可能代表的农业类型分别为 ( )</p><p>A.小麦、乳牛、水果 B.花卉、小麦、乳牛</p><p>C.蔬菜、乳牛、水稻 D.养鱼、花卉、水果</p><p>20.山西煤炭运往上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 )</p><p>A.铁路公路联运 B.公路海运联运</p><p>C.公路内河联运 D.铁路海运联运</p><p>21.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p><p>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 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④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p><p>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③④</p><p>22.关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人类的地域联系是交通运输</p><p>B.通过各种方式的联系,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物质和信息的流通和互补</p><p>C.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因此服务活动的前提是收购商品</p><p>D.打电话只是传递信息,没有产品</p><p>23.有关汽车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p><p>A.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汽车站</p><p>B.城市长途汽车站一般在交通比较闭塞偏僻的地方</p><p>C.汽车站常远离火车站</p><p>D.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不应设汽车站</p><p>2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p><p>A.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p><p>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p><p>25.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p><p>A.铁路里程成倍增长</p><p>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p><p>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p><p>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p><p>二、综合题(共50分)</p><p>26.根据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p><p>(1)儿童占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 图。这说明该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反映了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p><p>(2)B国60岁以上的人口百分比约占20%左右,反映了该国人口年龄构成具有 的特点。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第 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② 。</p><p>(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2023年的8. 77,但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必须严加控制的原因是 。</p><p>27.读下列图表回答:(5分)</p><p>(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p><p>(2)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2023米的原因是</p><p>。</p><p>(3)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p><p>有 (多选)。</p><p>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p><p>C.历史文化 D.生活方式</p><p>2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12分)</p><p>(1)2023年至2023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表现</p><p>是 。一般来说,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p><p>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p><p>(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 现象。</p><p>(4)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不利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p>29.读两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p><p>(1)甲图是 (国家)的东北部地区,乙图是 (国家)的中东部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为 ,特点为 。</p><p>(2)两国玉米带种植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为</p><p>。</p><p>(3)图中A工业区与B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有:</p><p>。</p><p>(4)传统工业区都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A工业基地进行综合整治的合理措施。:</p><p>。</p><p>30.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12分)</p><p>(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p><p>A.______,B.西宁,C格尔木,D.______。</p><p>(2)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是指图中的______段。途中经过著名的_________自然保护区,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p><p>A.缺氧、冻土、生态脆弱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p><p>(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以_____为中心的公路干线主要有川藏 、青藏 、新藏、 滇藏线。</p><p>(4)青藏高原上冻土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p><p>A.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p><p>C.冰川影响大 D.纬度高,气温低</p><p>(5) 目前西藏的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__运输和航空运输两种。之所以投资200多亿元修建青藏铁路,是因为该种运输方式 ,且连续性强的优势。</p><p>(6)青藏铁路建成后产生的积极意义有哪些?</p><p>曲靖一中2023届高一下学期</p><p>地理期末试卷答案</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p><p>20232023202320233</p><p>ABBDBACBABACB</p><p>202320232023202320232023</p><p>DBBBACDABACA</p><p>二、综合题(共50分)(分值分配看答题卡)</p><p>26.(1)A 人口增长迅速 传统</p><p>(2)人口老龄化 三 ①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老龄人口多,加重社会负担</p><p>(3)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p><p>27.(1)气候 水源 地形</p><p>(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p><p>(3)ABCD</p><p>28.(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p><p>(2)公路</p><p>(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逆城市化</p><p>(4)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任答4个方面)</p><p>29.(1)中国 美国 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p><p>(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雨热同期等。</p><p>(3)煤铁资源丰富、便利的交通运输、劳动力资源丰富等</p><p>(4)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调整产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改造 ⑦改善投资环境等(任答3点即可)。</p><p>30.(1)兰州 拉萨 (2)CD 三江源 A (3)拉萨 (4)B</p><p>(5)公路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p><p>(6)①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③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④加强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联系</p><p>【总结】高一地理下册期末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大家要多做题,多总结,才能多进步。小编祝大家在优学地理网学习愉快。</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