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00:32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第一章教案:地球的运动

<p>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优学地理网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第一章教案以供参考!</p><p>一、背景与意义分析</p><p>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p><p>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p><p>二、学习与导学目标</p><p>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p><p>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p><p>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p><p>三、障碍与生成关注</p><p>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p><p>四、学程与导程活动</p><p>教学准备:投影仪 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p><p>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p><p>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p><p>(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p><p>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p><p>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p><p>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p><p>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p><p>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2023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p><p>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p><p>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p><p>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p>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p><p>(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p><p>为大家推荐的<strong>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第一章教案</strong>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第一章教案:地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