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p>教学目标</p><p>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p><p>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p><p>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p><p>教学建议</p><p>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p><p>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p><p>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p><p>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p><p>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p><p>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p><p>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p><p>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p><p>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p><p>对于自然景观的差异,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它却是本章的总结和深化,是最活跃、最有想象力发挥的内容。可以利用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动画或影片等进行学习和讨论,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或者利用课下查找资料,课上汇报表演等可以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的复合片,可以体现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影响。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p><p>关于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材分析</p><p>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部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分成13种类型。并提供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分析讲解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是对气温和降水内容的概括提高。热带、温带和寒带的类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区还有高山气候。</p><p>对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部分,也作为选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带的含义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动植物,并用景观图片直观的表现出来。</p><p>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p><p>关于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教学设计示例</p><p>(教学手段)</p><p>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p><p>(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录像,提问:仔细观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叶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叶、还是一年四季常绿上,南方与北方植物有什么区别?一个地区的地形我们可以直接的看出来,但是一个地方的气候我们怎样看出来呢?</p><p>(学生讨论、回答)</p><p>(小结)植物的分布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南方的气温高、降水丰沛,植物的叶子大而且常绿,北方的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植物的叶子小而且冬季落叶。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p><p>(投影片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自然带景观和动物迭加图</p><p>(板书)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p><p>(学生活动)根据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教材51~53页,分组讨论气候与植物、动物的关系,并完成下表:</p><p>自然带名称</p><p>分布</p><p>气候特征</p><p>植被类型</p><p>典型动物</p><p>热带雨林带</p><p>热带草原带</p><p>热带沙漠带</p><p>温带沙漠带</p><p>温带草原带</p><p>温带阔叶林带</p><p>亚寒带针叶林带</p><p>苔原带</p><p>冰原带</p><p>(反馈练习)分组,教师随意说出一种气候类型,要求各组迅速说明其气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动植物等,快且正确者胜。</p><p>(板书设计)</p><p>四、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p><p>自然带名称</p><p>分布</p><p>气候特征</p><p>植被类型</p><p>典型动物</p><p>热带雨林带</p><p>赤道附近</p><p>全年高温多雨</p><p>热带雨林</p><p>猩猩、河马、大象</p><p>热带草原带</p><p>雨林两侧</p><p>全年分雨季、干季</p><p>热带草原</p><p>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p><p>热带沙漠带</p><p>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p><p>终年炎热干燥</p><p>热带沙漠</p><p>单峰驼、沙漠狐</p><p>温带沙漠带</p><p>温带内陆</p><p>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p><p>温带沙漠</p><p>野驴、双峰驼</p><p>温带草原带</p><p>温带沙漠周围</p><p>气温较差较大,降水较少</p><p>温带草原</p><p>黄羊</p><p>温带阔叶林带</p><p>温带草原东西两侧</p><p>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p><p>温带阔叶林</p><p>大熊猫、梅花鹿</p><p>亚寒带针叶林带</p><p>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p><p>冬长夏短,降水较少</p><p>亚寒带针叶林</p><p>熊、狐、松鼠</p><p>苔原带</p><p>针叶林带以北</p><p>气温很低,降水少</p><p>苔原</p><p>驯鹿</p><p>冰原带</p><p>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p><p>酷寒</p><p>冰雪裸地</p><p>北极熊、企鹅</p><p>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示例</p><p>(教学手段)</p><p>挂图:世界政区或世界地形图</p><p>计算机课件:(1)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气压带风带示意图;(3)地形雨动画;(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p><p>(引课)读四个城市柱曲图,根据前面所学方法概括四地的气候特征</p><p>(投影片1)北京、伊基托斯、罗马、东方站(学生回答)</p><p>(提问)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p><p>(学生回答,教师鼓励)</p><p>(总结板书)第3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p><p>一、气候的地区差异</p><p>二、影响气候的因素</p><p>(教师总结)</p><p>气温</p><p>降水</p><p>纬度位置</p><p>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p><p>赤道地区多,</p><p>两极地区少</p><p>海陆位置</p><p>沿海温差小</p><p>近海降水多</p><p>内陆降水少</p><p>承转)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学生回答)</p><p>(投影片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p><p>高气压带少雨,低气压带多雨;西风带从低纬到高纬多雨,东风和信风带少雨,同时由于气压带风带还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所以情况较复杂</p><p>(投影片3)地形雨动画</p><p>(投影片4)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和洋流的动画</p><p>(反馈练习)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是什么?</p><p>1、我国江西庐山为什么是夏季避暑圣地?</p><p>2、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海南岛则终年如夏?</p><p>(板书设计)</p><p>第3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p><p>一、气候的地区差异</p><p>二、影响气候的因素</p><p>(设计思想)</p><p>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p><p>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的还有气压带风带,这是很难与理解的内容,所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只是将现象简单归纳,学生了解即可。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和洋流了。关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已经学过每升高2023米温度降低6度,但对地形雨的成因分布不了解,所以设计动画演示山地迎风坡降雨,背风坡干燥的过程,而随着高度降温是高山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对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用复合片分步演示,是学生思路清晰。总之,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对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有很大帮助。</p><p>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p><p>(教学手段)</p><p>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每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p><p>(讲授)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气候类型的不同。请大家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柱曲图,对照挂图,分组讨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地区、主要影响因素等。并完成下表:</p><p>气候类型</p><p>分布</p><p>特征</p><p>植被</p><p>热</p><p>带</p><p>温</p><p>带</p><p>寒带、高</p><p>山</p><p>(板书)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p><p>(总结)</p><p>全年多雨区</p><p>夏季多雨区</p><p>冬季多雨区</p><p>全年少雨区</p><p>全年湿润区</p><p>热带</p><p>全年高温</p><p>热带雨林气候</p><p>热带季风气候</p><p>热带草原气候</p><p>热带沙漠气候</p><p>温带</p><p>冬冷夏热</p><p>温带季风气候</p><p>亚热带季风气候</p><p>地中海气候</p><p>温带大陆气候</p><p>亚寒带针叶林气候</p><p>温带海洋气候</p><p>寒带</p><p>全年寒冷</p><p>极地冰原气候</p><p>极地苔原气候</p><p>(板书设计)</p><p>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p><p>气候类型</p><p>分布</p><p>特征</p><p>植被</p><p>热</p><p>带</p><p>热带雨林气候</p><p>赤道两侧</p><p>全年高温多雨</p><p>茂密的热带雨林</p><p>热带草原气候</p><p>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p><p>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p><p>热带草原</p><p>热带季风气候</p><p>亚洲南部和东南部</p><p>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p><p>热带季雨林</p><p>热带沙漠气候</p><p>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p><p>终年炎热干燥</p><p>热带荒漠</p><p>温</p><p>带</p><p>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p><p>亚洲东部</p><p>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p><p>亚热带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p><p>地中海气候</p><p>中低纬大陆西岸</p><p>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p><p>亚热带常绿硬叶林</p><p>温带大陆性气候</p><p>中纬大陆内部</p><p>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p><p>草原、沙漠</p><p>温带海洋性气候</p><p>中纬大陆西岸</p><p>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p><p>温带落叶阔叶林</p><p>亚寒带针叶林气候</p><p>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p><p>冬季严寒,夏季温和</p><p>亚寒带针叶林</p><p>寒带、高</p><p>山</p><p>冰原气候</p><p>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p><p>终年严寒</p><p>冰雪覆盖</p><p>苔原气候</p><p>亚欧、北美大陆北缘</p><p>长冬无夏</p><p>苔藓、地衣</p><p>高山气候</p><p>高山高原地区</p><p>终年低温</p><p>冰雪、寒漠</p><p>全年多雨区</p><p>夏季多雨区</p><p>冬季多雨区</p><p>全年少雨区</p><p>全年湿润区</p><p>热带</p><p>全年高温</p><p>热带雨林气候</p><p>热带季风气候</p><p>热带草原气候</p><p>热带沙漠气候</p><p>温带</p><p>冬冷夏热</p><p>温带季风气候</p><p>亚热带季风气候</p><p>地中海气候</p><p>温带大陆气候</p><p>亚寒带针叶林气候</p><p>温带海洋气候</p><p>寒带</p><p>全年寒冷</p><p>极地冰原气候</p><p>极地苔原气候</p><p>(设计思想)</p><p>气候类型的分布属于新知识,于是采取以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为主的方法。为便于学生对气候分布地区名称的学习,教师提供世界地形和政区挂图。通过小组讨论,很多同学认真思考过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加深了理解,学生大部分都学会了如何分析气候类型。完成的表格,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提供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而且便于理解和记忆。设计的教学课件,使学生看到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同时掌握了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总结规律的方法。</p><p>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地理初一地理教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