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8:43

宁波市2023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练习

<p>宁波市2023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练习</p><p>【摘要】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优学地理网高中频道小编准备了宁波市2023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练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p>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p><p>2023年3月8日,一架由吉隆坡(3N, 20232'E)飞往北京的航班于凌晨2:40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于当地时间(比国际标准时间早8小时)8日0:41出发,本应于北京时间3月8日6:30抵达北京。读右图回答1~2题。</p><p>1.该航班原定从吉隆坡到达北京的飞行时间约为</p><p>A.3小时49分</p><p>B.4小时49分</p><p>C.5小时49分</p><p>D.4小时36分</p><p>2.关于该航班飞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马六甲海峡受台风影响</p><p>B.吉隆坡的昼长大于北京</p><p>C.华北正值春小麦返青季节</p><p>D.吉隆坡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p><p>甘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中游,是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州区绿洲是黑河流域绿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读下面近 50年甘州绿洲面积变化图,回答3~4题。</p><p>3.下列关于甘州区绿洲面积变化说法正确的是</p><p>A.2023年后增速变缓</p><p>B.2023年之后绿洲面积持续稳定扩张</p><p>C.2023年绿洲面积比2023年增加了一倍</p><p>D.2023年绿洲面积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p><p>4.关于甘州区绿洲面积变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p><p>A.90年代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取得成效</p><p>B.人口增长快慢是影响绿洲扩展的重要因素</p><p>C.全球变暖导致雪线下降,黑河补给水源增多</p><p>D.当地保护湿地的政策有利于绿洲面积的增加</p><p>2023年10月末,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登陆后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由台风和寒流发展而成的锋面气旋。读右图回答5~6题。</p><p>5.可能形成暴风雪的区域是</p><p>A.a B.b</p><p>C.c D.d</p><p>6.此次飓风导致P河口形成史上罕见的风暴潮,下列与其成因无关的是</p><p>A.天文大潮</p><p>B.北方强冷空气</p><p>C.喇叭形河口地形</p><p>D.台风引发的巨浪</p><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人口疏化现象日趋严重,读下表,回答7~8题。</p><p>表:我国城乡人口数量变化</p><p>年份 总人口</p><p>(万人) 按城乡分</p><p>我国城镇总人口(万人) 我国乡村总人口(万人)</p><p>2023 20239 20235 20234</p><p>2023 202354 20230 20234</p><p>2023 202321 20234 20237</p><p>2023 202353 20232 20231</p><p>2023 202302 20237 20235</p><p>2023 202353 20239 20236</p><p>7.改革开放至今,有关我国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城市化处于起步阶段 B.乡村人口比重不断降低</p><p>C.城市化水平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 D.乡村人口比重低于50%是在2023年</p><p>8.乡村人口疏化现象引发了</p><p>A.抑制城市化的发展 B.乡村基础设施成本降低</p><p>C.农村社会治理人才缺乏 D.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p><p>右图为地球的斜视图,大圆代表晨昏圈,N为北极点,NM、NP、NQ是三条经线,M点是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M为20W,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9~10题。</p><p>9.M点的纬度可能是</p><p>A.77N B.66N</p><p>C.55N D.60N</p><p>10.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重约为</p><p>A.1/18 B.1/20</p><p>C.17/18 D.19/20</p><p>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最为典型,金沙江支流龙川江西侧有广泛分布。读右图,回答11~12题。</p><p>11.元谋土林形态的成因是</p><p>A.流水的沉积作用</p><p>B.流水的侵蚀作用</p><p>C.风力的沉积作用</p><p>D.风力的侵蚀作用</p><p>12.云南省还有一种与土林成因类似的荒漠化类型是</p><p>A.沙漠化</p><p>B.盐碱化</p><p>C.石漠化</p><p>D.红漠化</p><p>2023年4月2日智利发生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读下图回答13~15题。</p><p>13.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p><p>A.甲 B.乙 C.丙 D.丁</p><p>14.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p><p>15.美国预测海啸到达其他国家的时间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p><p>A.GIS B.RS C.GPS D.GPRS</p><p>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一定时段内,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系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规模,它的计算一般是基于一定水资源边界条件下进行的。读下面水资源承载能力示意图,回答16~17题。</p><p>16.图中M、N代表的含义为</p><p>①M表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p><p>②N表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p><p>③M表示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p><p>④N表示对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17.下列对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属性分析正确的是</p><p>A.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间、空间属性</p><p>B.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具有动态变化性</p><p>C.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无关</p><p>D.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主体是水资源,客体只有人类及其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p><p>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下图回答18~19题。</p><p>18.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p><p>①过度放牧 ②森林破坏 ③过度樵采 ④过度农垦</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19.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封沙育林,植树造林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p><p>C.华北有被荒漠化包围的威胁 D.退耕还牧,合理限制载畜量</p><p>下图中三点代表2023年、2023年、2023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回答20~21题。</p><p>20.该省份可能是</p><p>A.江苏 B.河南 C.甘肃 D.西藏</p><p>21.该省份从2023年至2023年</p><p>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p><p>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p><p>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p><p>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p><p>右图为北半球某一时刻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p><p>22.四处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p><p>A.PA PC PD</p><p>B.PD PC PB</p><p>C.PD PA PB</p><p>D.PD PA PC</p><p>23.P点的风向为</p><p>A.西北</p><p>B.西南</p><p>C.东北</p><p>D.东南</p><p>油葵由于其节水、喜光、抗旱、耐盐碱、耐贫瘠,适宜于生长在光照长、降雨量适宜的地区,某地于今年3月份种下油葵之后,到7月中旬就能收货。7月底前播下谷子,适逢雨季,基本不用灌溉,75天就能成熟。去年油葵和谷子的轮作,使油葵的亩产增至250公斤,谷子则达到了400公斤,获得了高产。读材料回答24~26题。</p><p>24.该地最可能是</p><p>A.河北 B.西藏 C.江西 D.新疆</p><p>25.油葵属油料作物,由于投入小、效益高,深受农民青睐,该地油葵种植业属于</p><p>A.混合农业 B.传统农业 C.粗放农业 D.商品农业</p><p>26.油葵和谷子轮作的方式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因素中的</p><p>A.技术装备 B.生产技术 C.种植方式 D.耕作制度</p><p>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p><p>27.下列产业与甲、乙两类工业的区位要求分别相符的是</p><p>A.棉纺厂、火电厂</p><p>B.芯片制造、啤酒厂</p><p>C.软件开发、海鲜加工</p><p>D.电子装配、甘蔗制糖</p><p>28.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p><p>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p><p>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p><p>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p><p>D.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p><p>2023年4月29日, 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孙国升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居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水碱减少。读下面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线路图,回答29~30题。</p><p>29.关于东线和中线方案说法正确的是</p><p>A.东线主要向北京、天津输水</p><p>B.中线沿途需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p><p>C.东线全程都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p><p>D.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较差</p><p>30.南水北调对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p><p>A.东线能有效缓解长江洪涝</p><p>B.中线可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p><p>C.该工程有助于缓解北方的水质,改善北方生态</p><p>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河口地下水盐度都增加</p><p>宁波市2023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练习,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知识点请关注优学地理网高中频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市2023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