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8:42

高二地理寒假作业:非选择题

<p>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寒假作业:非选择题,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p><p>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p><p>材料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p><p>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右图)</p><p>(1)A是 平原,B是 平原。(2分)</p><p>(2)图中A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3分)</p><p>(3)B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 。(4分)</p><p>32.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p><p>(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4分)</p><p>(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难,其原因有。(6分)</p><p>(3)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 、。(4分)</p><p>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分)</p><p>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2023年和2023年的地图</p><p>材料二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p><p>2023年 2023年</p><p>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p><p>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p><p>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p><p>(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资基础上发展起的。(1分)</p><p>(2)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8分)</p><p>(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分)</p><p>选考部分</p><p>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p><p>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3题。</p><p>1.甲、丁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p><p>A.100 B.300</p><p>C.400 D.700</p><p>2.有关甲、乙、丙、丁四点的视线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甲丙可以互望</p><p>B.乙丙可以互望</p><p>C.乙丁可以互望</p><p>D.甲乙可以互望</p><p>3.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地法律规定:河道200米范围内为水保护区,且地面坡度(坡度=两地高差/水平距离)大于40%以上的地区为崩塌危险区,不准开发。一位牧民希望寻找一处理想的地点建牧场,在符合法规的同时欣赏牧场朝阳,则该牧场可能位于</p><p>A.甲 B.乙 C.丙 D.丁</p><p>4.读某区域经纬网图,有关图中各点之间最短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p><p>A.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p><p>B.①到③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p><p>C.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p><p>D.②到④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p><p>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气候学上,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完成5~6题。</p><p>5.影响地势第三级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p><p>A.地形</p><p>B.光照</p><p>C.纬度</p><p>D.海陆分布</p><p>6.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p><p>A.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p><p>B.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p><p>C.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入冬晚</p><p>D.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p><p>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回答7~8题。</p><p>7.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8.有关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p><p>A.①省处我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相邻</p><p>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p><p>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图中流经该省的河流为汉江</p><p>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与俄罗斯相邻</p><p>右图为一幅等值线图,a、b分别为等值线的数值(a0,b0)。据此回答9~10题。</p><p>9.如果该图为等高线图,则</p><p>①海拔高度:P(a+b),Qa ②海拔高度:P(a+b),Q</p><p>③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P为洼地 ④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Q为洼地</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p>10.如果该地为等温线图,则</p><p>①从地形考虑,P可能为山峰 ②从地形考虑,Q可能为山峰 ③从经济活动考虑,P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④从经济活动考虑,Q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p><p>A.①② B.①③</p><p>C.②③ D.②④</p><p>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第11题。</p><p>11.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p>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p><p>C.地形 D.洋流</p><p>下图为沿东经89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p><p>12.图示地区中</p><p>A.甲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p><p>B.乙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p><p>C.丙高原地表雪山连绵、沙漠广布</p><p>D.丁海洋位于太平洋</p><p>13.图示沿线地区自北向南</p><p>A.地势由第三级阶梯上升到第一级阶梯</p><p>B.植被景观由温带森林过渡到温带荒漠</p><p>C.流域由外流区到内流区再进入外流区</p><p>D.气候由干旱逐渐变化为半干旱</p><p>读右图,回答14~15题。</p><p>14.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p><p>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p><p>B.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p><p>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p><p>D.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p><p>15.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p><p>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p>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p><p>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p>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p><p>下图为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图回答16~17题。</p><p>16.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p><p>A.冬季风势力强盛</p><p>B.雨带停滞</p><p>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p><p>D.受地形阻挡</p><p>17.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p><p>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p><p>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p><p>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p><p>下列山脉都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8~19题。</p><p>18.对图中山脉的判断正确的是</p><p>A.①是六盘山 B.③是昆仑山</p><p>C.④是南岭 D.⑥是长白山</p><p>19.山脉分界线,正确的是</p><p>A.②山脉是年降水量200mm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p><p>B.③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高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的一部分</p><p>C.⑤山脉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麦与水稻种植区分界线的一部分</p><p>D.⑥山脉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的一部分</p><p>右面是我国某省2023年与2023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读图回答第20题。</p><p>20.2023年,该省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有</p><p>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②人口总数减少 ③就业压力增大 ④养老负担加重</p><p>A.①② B.①③</p><p>C.②④ D.③④</p><p>读右图,回答21~22题。</p><p>2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p><p>A.①地与③地自转线速度相等</p><p>B.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 220 km</p><p>C.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p><p>D.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p><p>22.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p><p>A.①水资短缺,干旱面积广大</p><p>B.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p><p>C.③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p><p>D.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丰富</p><p>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回答23~24题。</p><p>23.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p><p>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p><p>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p><p>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p><p>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p><p>24.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p><p>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p><p>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p><p>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p><p>D.青稞、小麦、水稻</p><p>25.甘肃榆中(36N,105E)是我国的高原夏菜基地。山东寿光(36N,118E)是我国有名的蔬菜之乡。与寿光相比,甘肃榆中发展高原夏菜优势自然条件有</p><p>A.位于黄土高原,土壤深厚肥沃</p><p>B.海拔高,光照好,昼夜温差大</p><p>C.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p><p>D.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广阔</p><p>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p>地理参考答案</p><p>33.(1)煤炭(1分)</p><p>(2)①调整工业布局;②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共8分)</p><p>(3)避免煤炭资枯竭带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4个即可,共8分)</p><p>本文就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寒假作业:非选择题,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寒假作业: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