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练习题
<p>2023年高中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练习题</p><p>【摘要】2023年高中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练习题是优学地理网为您整理的高中最新动态,请您详细阅读!</p><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第1~30小题,每小题1分,第3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p><p>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p><p>1. 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23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p><p>A. 面积 B. 人口C. 城市化水平 D. 经济总量</p><p>2. 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p><p>A. 水流平缓河道曲 B. 水量丰富流速急</p><p>C.江水浑浊泥沙多 D. 峡谷幽深猿声啼</p><p>3. 与图中其他省市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p><p>A. 柑橘 B. 稻米 C. 天然橡胶 D. 棉花</p><p>4. 2023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p><p>① 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 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 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 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5~7题。</p><p>5.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p><p>A. 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p><p>B. 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p><p>C. 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p><p>D. 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p><p>6. 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p><p>A. 土地廉价 B. 能源资源丰富</p><p>C. 劳动力素质高 D. 政策优势</p><p>7. 近年来,乌海市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 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p><p>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少</p><p>C. 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冲积平原,黑土肥沃</p><p>8.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p><p>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p><p>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p><p>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p><p>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p><p>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9~10题。</p><p>9.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p><p>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p><p>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p><p>10.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p><p>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p><p>下图是2023~2023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1~12题。</p><p>1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p><p>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p><p>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p><p>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p><p>D.西部人口数量增加的省级行政区最多</p><p>1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p><p>A.人口增加的自然自然增长率都高</p><p>B.人口减少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低</p><p>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p><p>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p><p>下图是2023~2023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13~14题。</p><p>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p><p>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p><p>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p><p>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p><p>D.2023~2023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p><p>1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p><p>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p><p>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p><p>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p><p>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p><p>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5~20题。</p><p>15.与①、②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最接近的是</p><p>A.200km B.400km</p><p>C.600km D.800km</p><p>16.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p><p>A.纬度差异 B.海陆分布</p><p>C.地势高低 D.大气环流</p><p>17.图中四点,地势最高的是</p><p>A.108E,30N B.98E,32N</p><p>C.100E,26N D.108E,26N</p><p>18.图中108E,30N附近的气候类型是</p><p>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p><p>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p><p>19.图示区域内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p><p>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 D.台风</p><p>20.图中③地气温可能为</p><p>A.16℃ B.17℃ C.19℃ D.18℃</p><p>读下图,回答21~24题。</p><p>2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p><p>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p><p>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p><p>2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p><p>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p><p>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p><p>C.纬度低、海拔高</p><p>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p><p>23.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p><p>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p><p>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p><p>24.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p><p>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p><p>C.坝子农业水稻 D.山地畜牧业滩羊</p><p>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并回答25~26题。</p><p>25.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p><p>A.平原 B.高原</p><p>C.盆地 D.山地</p><p>26.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水量特征正确的叙述是</p><p>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p><p>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p><p>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27~28题。</p><p>27.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p><p>A.甲 乙 B.乙 丁 C. 甲 丙 D. 丙 丁</p><p>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p><p>C.③地为江南丘陵 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畜区</p><p>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29~30题。</p><p>29.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p><p>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p><p>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p><p>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p><p>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p><p>30.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调水季节,其原因是</p><p>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p><p>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p><p>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p><p>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p><p>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31~32题。</p><p>31. 甲地可能位于</p><p>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 D. 海南岛</p><p>32. 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p><p>B. 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p><p>C. 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p><p>D. 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p><p>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据此回答第33题。</p><p>33.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p><p>A.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p><p>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春播期间旱情严重</p><p>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下表表示2023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据此回答34~35题。</p><p>2023年 2023年 2023年</p><p>甲 -31 -435 -540</p><p>乙 87 -32 193</p><p>安徽 2 -30 39</p><p>广东 -82 -269 -302</p><p>34. 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p><p>A. 气候变化 B. 稻米供过于求C. 劳动力流失 D. 城市用地扩大</p><p>35. 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p><p>A. 福建、黑龙江 B. 江苏、西藏 C. 湖北、云南 D. 浙江、江西</p><p>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36~37题。</p><p>36.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p><p>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p><p>37.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p><p>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p><p>下图为我国人口、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38~39题。</p><p>38.我国人口占世界比重下降的原因是</p><p>A.我国人口数量下降 B.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p><p>C.世界人口数量下降 D.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p><p>39.四种作物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p><p>A.大豆 B.小麦 C.玉米 D.稻谷</p><p>读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图与水系分布图,回答40~41题。</p><p>40.P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与Q地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p><p>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p><p>41.与华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河流</p><p>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流量季节变化较小</p><p>C.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D.年货运量较小</p><p>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42~43题。</p><p>42.关于图中城市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不便</p><p>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冰川地貌分布面积不大</p><p>43.关于图中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p><p>B.伦敦冬季气温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p><p>C.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递减,大陆性减弱</p><p>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海洋性增强</p><p>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完成44~45题。</p><p>4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甲地位于北温带</p><p>B.乙地位于西半球</p><p>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p><p>D.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p><p>45.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p><p>A.海拔高于四周 B.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p><p>C.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小 D.植被以草原为主</p><p>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46~48题。</p><p>土地资源构成图 土地利用结构图</p><p>46.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______</p><p>A.1% B.20% C.19% D.21%</p><p>47.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p><p>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p><p>48.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p><p>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p><p>B.退耕还林、还草</p><p>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p><p>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p><p>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49~50题。</p><p>49.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p><p>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p><p>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p><p>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p><p>50.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p><p>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二.综合题(本题有两小题,共30分)</p><p>51.下图是我国某高原流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p><p>(1)补画L支流的AB段河流。(4分)</p><p>(2)说出图中河流M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p><p>(3)假若AB段为暗河,请指出该流域多分布的地区,并说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10分)</p><p>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p><p>材料一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p><p>材料二 2023年,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23年,它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并且在临沂10.5万公顷的林地、农场上繁衍生息,肆无忌惮地啃食着绿色植物。</p><p>(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如此大的危害? (4分)</p><p>(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8分)</p><p>2023年高中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练习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