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p>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您推荐的西双版纳,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西双版纳</p><p>一、教材分析:</p><p>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热带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省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又是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党的关怀和政策的支持,更使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充满了活力。教材正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进而挖掘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最后突出党的好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人文资源丰富,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达到高度的融合。突出表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关系。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在。西双版纳旅游经济的波动、经济下滑原因的分析及其治理对策的活动探究,又是本节的难点所在。所以,引导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师当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合作者,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为本节教学的关键。</p><p>二、设计理念:</p><p>本节教学设计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知识、生活经验和兴趣,根据眉县经济的现状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究、合作学习评价激励、体验成功三步十四环节地理课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学习机制。</p><p>三、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p><p>(1)读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会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p><p>(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p><p>(3)了解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p><p>2、过程与方法</p><p>(1)通过读图分析,理解西双版纳位置、气候、资源、经济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p><p>(2)通过收集资料、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培养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p><p>3、情感、态度、价值观</p><p>(1)通过学习,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认识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睦发展的意识。</p><p>(2)通过学习,了解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近年来下滑的原因,培养学生文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识。</p><p>四、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资源优势;</p><p>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p><p>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p><p>2、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p><p>3、动植物资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p><p>五、教学方法:读图法、诱导点拨法、媒体辅助法。</p><p>学法指导:(1)读图法、收集资料法、实践探究法、合作学习法;</p><p>(2)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协作探究;</p><p>(3)课内课外相结合。</p><p>六、教学准备</p><p>1、自制多媒体课件;</p><p>2、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及动植物资源的图片、资料;</p><p>3、收集有关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民族风情图片、资料;</p><p>4、准备一首傣族的歌曲或舞蹈;</p><p>5、建立四自四组学习机制。</p><p>(1)四自: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我调节、自我评价;</p><p>(2)四组:帮困学习小组(学困生、学优生结对子);中心学习小组(困、中、优56人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学优生35人组成);兴趣学习小组(据兴趣而定)。</p><p>七、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p><p>教学模式 媒体运用 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及目的</p><p>创设情境</p><p>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1、情趣导入,诱导思维</p><p>(1)看录像回答:</p><p>①这是哪个民族的盛大节日?</p><p>②周总理亲自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有</p><p>什么重大意义?</p><p>③傣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p><p>(2)自然导入:今天就让我们师生一起</p><p>去西双版纳一游。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p><p>实践探究</p><p>合作学习</p><p>展示课件图7.10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p><p>展示课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p><p>展示课件图7.13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p><p>展示课件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p><p>听录音</p><p>展示课件图7.12可爱的雨林动物</p><p>播放录像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p><p>展示课件中国民族分布图</p><p>播放录像①小竹楼②孔雀舞③竹筒米饭④傣族泼水节</p><p>展示课件图7.15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p><p>展示课件图7.16,2023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p><p>配音朗颂:今日橄坝的傣家人</p><p>播放录像欢乐的泼水节</p><p>播放VCD《爱我中华》歌曲</p><p>播放轻音乐《小背楼》</p><p>展示课件图7.17,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自定目标,调动思维</p><p>(1)自定目标;(2)完善交流学习目标。</p><p>3、自主学习,主体探究</p><p>(1)自读自解;(2)相互解疑。</p><p>4、读图探究,培养能力</p><p>(1)读图分析,实践探究</p><p>①西双版纳的位置?</p><p>②西双版纳和哪些国家接壤?</p><p>③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有何优势?</p><p>(2)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分析西双版</p><p>纳的气候及影响。</p><p>①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没有像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p><p>②西南季风是怎样影响西双版纳的?</p><p>(3)小组互动,合作探究</p><p>①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和降水分布状况</p><p>a、西双版纳最高月和最低月的气温值?</p><p>b、西双版纳的年平均气温值及气温分布特点?</p><p>c、西双版纳年内各月的降水分布状况及降水分布特点?</p><p>②归纳探究: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影响?</p><p>[过渡引入]:下面我们转入对热带雨林景观学习:</p><p>(4)欣赏探究</p><p>①热带雨林景观有什么特征?</p><p>②西双版纳的独特树种有哪些?</p><p>③感悟西双版纳的独特树种的特点。</p><p>④读一读:望天树、独木成林等特有树种的特点。</p><p>⑤分析回答,良好的热带雨林景观对发展热带动物有何好处。</p><p>(5)帮困小组互动,培养兴趣</p><p>①西双版纳主要有哪些热带动物?</p><p>②为什么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p><p>③看录像,感悟西双版纳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p><p>(6)运用探究,提高能力</p><p>①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哪个省?</p><p>②西双版纳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p><p>③这些民族的盛大节日有哪些?</p><p>④傣族的服饰、建筑风格、民俗风情有何特色?</p><p>⑤感悟傣族的文化特色。</p><p>(7)中心小组互动,提高兴趣</p><p>①西双版纳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可以发展什么行业?</p><p>②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经理,请你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并写出宣传提纲。</p><p>[过渡]: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丰富,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有哪些好处?前景怎样呢?请共同学习蓬勃发展的旅游业。</p><p>(8)协作小组互动,发挥特长(学优生先互动探究,后下小组指导)</p><p>①西双版纳原来的经济结构是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怎样?</p><p>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结构有何变化?为什么?</p><p>③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有哪些资源优势?</p><p>④西双版纳有哪些旅游景区和境外旅游景区?境外旅游的线路有哪些?</p><p>⑤你能设计出最佳的西双版纳及境外旅游路线吗?试试看。最少设计5个旅游景点,采用最近便的旅游路线。</p><p>(9)师生互动,分析探究</p><p>①2023年各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其规律是什么?为什么?</p><p>②旅游业发展会有哪些好处?举例说明。</p><p>③旅游业发展迅速会带来哪些不利之处?联系家乡国家级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区说说。</p><p>④怎样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家乡的旅游业。</p><p>5、材料探究,分析提高</p><p>(1)收集有关西双版纳自然、人文、旅游、风情民俗方面的图片、资料,交流探究,润物细无声。</p><p>(2)感悟探究</p><p>①感悟傣家人的发展致富路</p><p>②感悟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与热烈气氛。</p><p>6、扩展延伸,发展思维</p><p>(1)请你说一说</p><p>①西双版纳有何魅力,你感觉它最大的魅力是什么?</p><p>②你还知道西双版纳的哪些自然风光美景?</p><p>③你还知道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哪些盛大节日?民族风情?故事和传说?</p><p>④你还会唱傣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哪首歌曲?</p><p>⑤你还会跳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哪些舞蹈,亮一招怎样?</p><p>(2)歌曲欣赏,思考探究</p><p>①歌曲的主旨是什么?</p><p>②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好处?</p><p>③举例说明,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共创未来的事实。</p><p>7、体验探究,想象感悟</p><p>(1)想象体验</p><p>①想象自己去参与一次傣族的泼水节</p><p>②想象体验自己那种欢乐、兴奋的情形及心情。</p><p>(2)联系实际想象</p><p>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积极向上,共建未来的场景。</p><p>(3)生活体验</p><p>你如果去西双版纳旅游,站在了傣族的竹楼上,向远处眺望,或品偿着傣家人的竹筒米饭,或和傣家人一起欢歌笑语,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p><p>(4)人地协调体验</p><p>假如你站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你所看到和想到的</p><p>8、活动探究,创新提高(兴趣小组互动)</p><p>(1)请你做一做</p><p>①精彩一瞬:请你用一两句经典的词语,为西双版纳做一个精彩的旅游宣传广告,并配上一个优美的动作。</p><p>②闪亮舞姿,请你展示表演出你最拿手的一两个孔雀舞姿。</p><p>(2)角色扮演</p><p>①模拟表演</p><p>假如你是西双版纳的一名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人员,银行经理等,请从不同角度探究旅游业发展会带来哪些好处?</p><p>②运用探究表演</p><p>假如你是眉县的一位县长,旅游局长,交通局长,商人,建筑师,企业家,金融家,学生,普通公民,你准备怎样开发眉县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眉县的旅游业,振兴眉县的经济?</p><p>(3)请专家指导</p><p>①近年来,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呈下滑趋势,请你做专家,举例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p><p>②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p><p>(4)请出谋献策</p><p>请你以旅游局长、学者、商人、学生等不同行业的人士身份,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方面给西双版纳旅游局出谋献招,怎样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发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p><p>(5)请你当导游</p><p>五一黄金周期间,有一个旅游团要从西安出发,坐火车去西双版纳旅游,想请我们班的一名同学去当导游,要求:</p><p>①请你设计出最佳的旅游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p><p>②请你说出你沿途看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p><p>③说出西双版纳的主要旅游景点及特色旅游项目。</p><p>谁来参与?谁来竞争?谁来当导游?</p><p>9、小结感悟,创造升华</p><p>畅谈自己学习本节课得到的启示,感悟和收获。</p><p>10、成果热展</p><p>将自己在本节课获得的最大成功展示出来,如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的精确,活动探究的成功,分析运用的准确,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增强,收集材料广泛与主题的突出。</p><p>11、自我调节,扬长避短</p><p>面向全体调动思维主体参与实践探究</p><p>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全体调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p><p>小组互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能力</p><p>欣赏探究</p><p>心灵感悟</p><p>激励教育培养兴趣给每个同学成功的机会</p><p>联系已有知识,探究发现新知识温故而知新</p><p>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提高。</p><p>生生、小组互动,极大发挥学优生的小老师作用,充分挖掘学生资源</p><p>师生互动,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联系实际,理解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迅速发展家乡旅游业</p><p>眼、耳、心、脑多种器官并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p><p>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拓展拓深,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p><p>想象体验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人文和协美,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p><p>陶冶情操</p><p>美化心灵</p><p>让学生做一做,跳一跳,演一演,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p><p>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p><p>招贤纳策,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感。</p><p>畅谈成功</p><p>感悟升华</p><p>尽情展示自己的成功,增强自信,强化兴趣</p><p>总结得失,以人之长</p><p>补己之短</p><p>评价激励</p><p>体验成功 12、自我评价,发展个性</p><p>13、相互评价,分享快乐</p><p>14、师总评激励,体验成功 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充分认识经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p><p>让学生共同分享并体验被他人认定成功带来的快乐。</p><p>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p><p>八、教学反思:</p><p>优点:1、本节课引领学生收集大量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p><p>方面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学习</p><p>掌握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了学生收</p><p>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p><p>2、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调动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p><p>意识。</p><p>3、多媒体辅助,加强了直观性,增大了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创</p><p>新能力。</p><p>4、实践活动多,加强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p><p>不足: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活动较多,课堂时间较紧。</p><p>2、学困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还不太浓,个别学生跟不上整体</p><p>教学环节。</p><p>补救措施:1、科学合理的分配课时。</p><p>2、个别辅导,注重学生差异,以赏识教育为主,增强学生自信,注意学困生资源的挖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