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8:02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p>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您推荐的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p><p>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p><p>教学目标</p><p>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p><p>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p><p>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p><p>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p><p>教学重点</p><p>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p><p>教学难点</p><p>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p><p>教学手段</p><p>《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p><p>教学方法</p><p>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p><p>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p><p>【板书】</p><p>一、从世界看中国</p><p>【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p><p>【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p><p>【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p><p>【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p><p>【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p><p>【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p><p>【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p><p>【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p><p>【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p><p>【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p><p>【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p><p>【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p><p>【板书】二、辽阔的国土</p><p>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p><p>【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p><p>【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p><p>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p><p>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p><p>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p><p>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p><p>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p><p>学生练习,教师巡视。</p><p>【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p><p>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p><p>【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p><p>【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p><p>【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p><p>【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p><p>【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p><p>【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p><p>【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p><p>【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p><p>【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p><p>【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p><p>【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p><p>【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p><p>【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p><p>【练习】</p><p>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p><p>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p><p>【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2023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2023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p><p>第二课时</p><p>【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p><p>【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p><p>【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p><p>【板书】三、广阔的海域</p><p>【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p><p>【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p><p>【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p><p>【板书】</p><p>1.东临四海一洋</p><p>2.领海和内海</p><p>【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p><p>【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p><p>【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p><p>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p><p>【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p><p>【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p><p>【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p><p>【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2023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2023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2023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p><p>【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p><p>【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p><p>【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p><p>【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p><p>【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p><p>【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p><p>【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p><p>【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p><p>【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p><p>【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p><p>【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23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p><p>【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p><p>【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p><p>【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p><p>【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p><p>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p><p>【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p><p>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p><p>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p><p>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p><p>板书设计</p><p>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p><p>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p><p>一、从世界看中国</p><p>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p><p>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p><p>二、辽阔的国土</p><p>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p><p>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p><p>三、广阔的海域</p><p>1.东临四海一洋</p><p>2.领海和内海</p><p>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p><p>4.优越的海陆位置</p><p>四、陆上疆界和邻国</p><p>附表: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p><p>表2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表</p><p>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p><p>教学目标</p><p>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p><p>教学重点</p><p>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p><p>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p><p>教学方法</p><p>学习指导法。</p><p>教学手段</p><p>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p><p>教学过程</p><p>【导入新课】</p><p>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p><p>【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p><p>一、三级行政区划</p><p>【讲授】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p><p>【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p><p>【板书】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p><p>(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p><p>【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 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p><p>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p><p>(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p><p>(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p><p>(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p><p>【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p><p>【板书】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p><p>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p><p>【讲授】 简称的由来</p><p>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p><p>【展示投影】 简称和全称连线。</p><p>学生练习。</p><p>课后练习</p><p>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p><p>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p><p>(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p><p>(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p><p>板书设计</p><p>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p><p>一、三级行政区划</p><p>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p><p>一、 教学目标:</p><p>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p><p>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p><p>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p><p>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p><p>二、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p><p>三、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p><p>四、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p><p>五、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p><p>六、 课时安排:2课时。</p><p>七、 板书设计</p><p>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p><p>1、 海陆面积</p><p>类别 面积(亿平方千米) 比例</p><p>海洋 3.61 71%</p><p>陆地 1.49 29%</p><p>地球表面 3.61+1.49=5.1 100%</p><p>2、 海陆分布</p><p>类别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p><p>海洋 南半球 西半球</p><p>陆地 北半球 东半球</p><p>二、 七大洲</p><p>1、 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p><p>2、 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p><p>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p>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p><p>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p><p>3、 大洲的大小</p><p>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p>三、 四大洋</p><p>1、概念:海峡</p><p>2、分布</p><p>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p><p>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p><p>4、 大小</p><p>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p>八、 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引入新课</p><p>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p><p>生:各抒己见。</p><p>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p><p>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p><p>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p><p>【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p><p>1、 海陆面积(略)</p><p>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p><p>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p><p>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p><p>生:不。是分散的。</p><p>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p><p>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p><p>【板书】2、海陆分布(略)</p><p>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p><p>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p><p>师:对。</p><p>【板书】二、七大洲</p><p>1、概念:(略)</p><p>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p><p>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p><p>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p><p>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p>【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p><p>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p><p>【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p><p>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p><p>生:?(各抒己见)</p><p>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p>课堂小结:</p><p>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p><p>作业布置:</p><p>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p><p>第二课时</p><p>引入新课</p><p>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p><p>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p><p>生:四块。</p><p>【板书】三、四大洋(略)</p><p>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p><p>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p><p>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p><p>生:思考、讨论、发言。(略)</p><p>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p><p>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p><p>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p><p>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p><p>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p><p>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p><p>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p><p>作业布置:</p><p>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p><p>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p><p>第二节 海陆变迁</p><p>一、教学目标:</p><p>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p><p>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p><p>观察、质疑、假设、验证</p><p>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p><p>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p><p>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p><p>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p><p>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p><p>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p><p>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p><p>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p><p>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p><p>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p><p>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p><p>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p><p>六、教学过程</p><p>导入新课</p><p>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p><p>教师引导</p><p>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p><p>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p><p>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p><p>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p><p>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p><p>学生活动 :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p><p>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p><p>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p><p>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p><p>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p><p>课后作业</p><p>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附分布图)</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