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提纲
<p>优学地理网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以下是人教版初一地理复习提纲:</p><p>一、居民与聚落</p><p>(一)人中与人种</p><p>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p><p>(1)世界人口增长:从2023年到2023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p><p>(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p><p>(3)人口的分布:</p><p>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p><p>人口分布:</p><p>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p><p>欧洲</p><p>北美洲东部</p><p>原因:</p><p>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p><p>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p><p>b) 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p><p>大洋洲西部沙漠</p><p>亚马逊平原</p><p>北冰洋沿岸</p><p>青藏高原</p><p>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p><p>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p><p>(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p><p>(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p><p>(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p><p>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p><p>(1)原因:</p><p>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p><p>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p><p>(2)带来的问题</p><p>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p><p>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p><p>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p><p>(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p><p>(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p><p>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p><p>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p><p>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p>(二)语言和宗教</p><p>1、 语言:</p><p>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p><p>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p><p>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p><p>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p><p>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p><p>阿拉伯语:西亚,北非</p><p>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p><p>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p><p>2、 宗教:</p><p>(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p><p>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p><p>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p><p>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p><p>(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p><p>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p><p>(三)聚落</p><p>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01" colspan="2">房屋</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道路修筑情况</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商店的多少</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学校的多少</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医院的多少</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有无农田</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有无果园</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有无鱼塘</td><td valign="top" rowspan="2" width="51">自然景观改变大小</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1">密集度</td><td valign="top" width="51">高度</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1">乡村</td><td valign="top" width="51">小(稀疏)</td><td valign="top" width="51">矮</td><td valign="top" width="51">少</td><td valign="top" width="51">少</td><td valign="top" width="51">少</td><td valign="top" width="51">少</td><td valign="top" width="51">有</td><td valign="top" width="51">有</td><td valign="top" width="51">有</td><td valign="top" width="51">小</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1">城市</td><td valign="top" width="51">大(稠密)</td><td valign="top" width="51">高</td><td valign="top" width="51">多</td><td valign="top" width="51">多</td><td valign="top" width="51">多</td><td valign="top" width="51">多</td><td valign="top" width="51">无</td><td valign="top" width="51">无</td><td valign="top" width="51">无</td><td valign="top" width="51">大</td></tr></tbody></table></p><p>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p>(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课本P80 图4.19)</p><p>(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186"></td><td width="137">当地气候特点</td><td width="234">民居的建筑特点</td></tr><tr><td width="186">因纽特人的雪屋</td><td width="137">严寒</td><td width="234">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td></tr><tr><td width="186">黄土高原的窑洞</td><td width="137">干燥,冬冷夏热</td><td width="234">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td></tr><tr><td width="186">傣族微竹楼(高架屋)</td><td width="137">潮湿,炎热多雨</td><td width="234">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td></tr><tr><td width="186">新疆的平顶屋</td><td width="137">干燥,风沙大</td><td width="234">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td></tr><tr><td width="186">西亚的乡村</td><td width="137">炎热,干燥</td><td width="234">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td></tr></tbody></table><p>(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p><p>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