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7:40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案

<p>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p><p>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案</p><p>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p><p>1.地球的形状是:( )</p><p>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p><p>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p><p>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p><p>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p><p>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p><p>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p><p>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p><p>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p><p>1.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p><p>A、子午线 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p><p>C、180经线 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p><p>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p><p>A、35,115 B、45N,120W</p><p>C、南纬30S,东经70E D、60S</p><p>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p><p>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p><p>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p><p>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p><p>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p><p>5.本初子午线是:( )</p><p>??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p><p>??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p><p>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p><p>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p><p>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p><p>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p><p>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40</p><p>C、西经20,纬度20 D、东经180,纬度80</p><p>8.完成下表:</p><p>纬线 经线</p><p>形状特征</p><p>指示的方向</p><p>长度</p><p>度数范围</p><p>度数的变化规律</p><p>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p><p>0的确定</p><p>划分半球的界限</p><p>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p><p>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p><p>(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p><p>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p><p>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p><p>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p><p>(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p><p>(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p><p>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p><p>(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p><p>(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p><p>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p><p>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p><p>(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p><p>(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p><p>图1</p><p>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课时完成,每一课时完成一个主题。</p><p>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p><p>学习要求</p><p>(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p><p>(2)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p><p>(3)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p><p>基本能力:</p><p>(4)利用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p><p>一、地球的自转</p><p>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p><p>1.</p><p>A. 12小时</p><p>B. 24小时</p><p>C. 1年</p><p>D. 36小时</p><p>2.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p><p>A . 昼夜交替现象</p><p>A. 昼夜长短变化</p><p>B. 四季变化</p><p>C. 某地有时气温高有时气温低</p><p>3. 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p><p>A. 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p><p>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p><p>C. 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p><p>D. 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p><p>4.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p><p>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p><p>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p><p>二、地球的公转</p><p>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p><p>A. 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p><p>B.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p><p>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p><p>D.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p><p>5、下列现象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p><p>A. 四季的变化 B. 时差 C. 昼夜交替 D. 日出日落</p><p>6.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p><p>(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p><p>(3) 春分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p><p>夏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p><p>秋分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p><p>冬至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 。</p><p>(4) 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引起一年中 的变化和 的变化,从而引起地面得到 的多少不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p><p>(5) 每年3、4、5月为北半球的 季,9、10、11月为南半球的 季。</p><p>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利用教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p><p>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p><p>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下表空格:</p><p>自转 公转</p><p>运动方向</p><p>转动一周所需时间</p><p>绕什么转</p><p>产生的现象</p><p>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p><p>读右图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p><p>(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p><p>A 带;B 带;C 带;D 带;E 带。</p><p>(2) 在图中适当位置注上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其纬度。</p><p>(3) 填出下表所要求的内容:</p><p>第三节 地图</p><p>学习目标</p><p>1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p><p>2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p><p>3知道常用的图例,会看地图注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p><p>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p><p>5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五种基本地形。</p><p>6能够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的类型及合适比例尺的地图。</p><p>学习主题一:地图基本要素(第1课时)</p><p>地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你会使用吗?</p><p>(一)下图是一幅还没绘制完成的地图,请你按以下步骤完成:</p><p>1(1)标出地图的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提示:注意路名)。</p><p>(2)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判断:</p><p>广州百货大厦在人民公园的_______方向。</p><p>中山四路至中山七路是自_______向_______方向排列命名的。</p><p>2设计地铁站、医院、学校的图例(提示:日常生活所见),并画在下面的框内。</p><p>3 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_____________米,若将其转换为线段式,应写成_______;图中广州百货大厦距人民公园的直线距离约_______米。</p><p>4.由此可以看出一幅地图应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要素。</p><p>(二)完成P15活动1、2</p><p>学习主题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1课时)</p><p>(一)今年寒假你准备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景点,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地图?( )</p><p>a西安旅游图 b中国政区图 c西安交通图 d西安地形图</p><p>学习主题三: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p><p>(三)完成P17活动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认识五种基本地形。</p><p>(五)完成P18活动3,了解并绘制完整图1.32地形剖面图</p><p>附答案(地图):</p><p>主题一:(一)1(1)略 (2)东南 东 西 2略 3. 500米,略,2023米 4.比例尺、方向、图例 (二)略</p><p>主题二:(一)a (二)图A:小 大 略; 图B:大 小 详</p><p>主题三:(一)相对高度,海拔;甲山:2023米,甲乙山相对高度:2023米</p><p>(二)1. 200米;600米 2.鞍部 3.盆地 4.山脊 5.山谷</p><p>6.陡崖 7. 250米</p><p>8.CD ,CD山坡的等高线密度比HI山坡的等高线密度稀疏,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p><p>(三)略</p><p>(四)③,A,略</p><p>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