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判读和应用
<p>一、比例尺的判读规律</p><p>1.比例尺大小的判读</p><p>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p><p>2.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范围、内容详略的判读</p><p>①同样范围: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p><p>②同样比例尺:范围越大,所占图幅越大。</p><p>③同样图幅: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p><p>3.等高线地形图上利用比例尺对坡度的判读</p><p>①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p><p>②图幅相同,两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p><p>③图幅相同,两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p><p>4.等压线图中,利用比例尺判读风力</p><p>①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压线图中,图幅一定时,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p><p>②两幅气压差相等的等压线图中,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p><p>5.经纬网图上,利用比例尺判读面积</p><p>经纬网图中,图上距离相同的经线或纬线的实际长度长,则比例尺小,反之,比例尺大。</p><p>二、比例尺的计算</p><p>1.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p><p>①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p><p>②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p><p>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p><p>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p><p>2.比例尺放大和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p><p>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p><p>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p><p>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p><p>三、专项训练</p><p>根据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1~2题。</p><p>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p><p> </p><center></p><p></center><p> </p><p>A.20230万 B.202300万 C.500万 D.20230万</p><p>2.对图中四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p><p> </p><center></p><p></center><p> </p><p>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p><p>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p><p>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3~5题。</p><p> </p><center></p><p></center><p> </p><p>3.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p><p>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p><p>4.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p><p>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p><p>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p><p>5.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p><p>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p><p>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p><p>下面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按要求完成6~7题。</p><p> </p><center></p><p></center><p> </p><p>6.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20230、1∶20230、1∶20230、1∶2023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p><p>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p><p>7.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2023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p><p>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p><p>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p><p>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8~11题。</p><p>8.与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p><p>A.1:20232023 B.1:20232023 C.1:20232023 D.1:20232023</p><p>9.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p><p>A.① B.② C.③ D.④</p><p>10.如果计划在①城建一个水泥厂,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考虑,厂址选择正确的是( )</p><p>A.城市的东南郊 B.城市的东北郊</p><p>C.城市的西南郊 D.城市的西北郊</p><p>11.该岛屿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p><p>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甜菜</p><p>读图2(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完成12~14题。</p><p> </p><center></p><p></center><p> </p><p>图2</p><p>12.该剖面的水平距离MN约是( )</p><p>A.2023km B.2023km C.2023km D.2023km</p><p>13.由M到P地势变化趋势是( )</p><p>A.变化不大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p><p>14.当Q地为雨季时,下列地区同为雨季的是( )</p><p>A.南京 B.开普敦 C.旧金山 D.孟买</p><p>15.如果给等高线地形图(图3)赋予不同的水平比例尺,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p><p> </p><center></p><p></center><p> </p><p>图三</p><p>A.1:500,000 B.1:150,000 C.1:200,000 D.1:350,000</p><p>16.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有( )</p><p>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图幅面积的大小</p><p>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以及海拔高度</p><p>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飞机从图中的P地出发,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球飞行一周。完成17~21题。</p><p> </p><center></p><p></center><p> </p><p>17.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p><p>A.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p><p>C.昼长约36小时,夜长约36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p><p>18.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p><p>A.准确测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值为60°</p><p>B.看到某大陆上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该湖泊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p><p>C.在某大洋上空,遭遇到正生成的台风云系</p><p>D.在某大陆上空,拍摄到成群的斑马和羚羊奔跑在草原上</p><p>19.图中B地所属气候的成因是( )</p><p>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p><p>B.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p><p>C.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p><p>D.地形和寒流的影响</p><p>20.BP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p><p>A.500千米 B.2023千米 C.700千米 D.900千米</p><p>21.图幅范围内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p><p>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p><p>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22~24题。</p><p>2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p><p>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p><p>23.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p><p>A.1:20232023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p><p>C.六十万分之一 D.</p><center></p><p></center><p> </p><p>24.下面4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中,表示乙地的是( )</p><p> </p><center></p><p></center><p> </p><p>答案:1C、2A、3C、4B、5D、6A、7B、8B、9D、10C、11A、12C、13D、14B、15A、16D、17A、18D、19D、20C、21B、22B、23D、24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