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6:31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p>一、 课标要求</p><p>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p><p>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p><p>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p><p>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p><p>3.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p><p>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p><p>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p><p>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p><p>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p><p>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本节的地理图表、活动及案例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所在。</p><p>三、教学目的</p><p>1.知识与技能</p><p>1) 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p><p>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p><p>3) 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p><p>2.过程与方法</p><p>1)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p><p>2)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p><p>3)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p><p>四、教学重点、难点</p><p>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p><p>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p><p>五、教学过程</p><p>一、人口的自然增长</p><p>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p><p>(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p><p>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p><p>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通过实例解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p><p>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p><p>2.通过读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p><p> </p><center></p><p></center><p> </p><p>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p><p>(二) 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是有差异的,在空间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p><p>1.通过读图1.4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p><p>2.通过书本第五页“阅读”,进一步验证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再通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从而得出正确的人口发展观。</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style="width:523px;" width="523"><tbody><tr><td style="width:91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人口增长</p></td><td style="width:108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原因</p></td><td style="width:156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人口问题</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12px;"><p align="center">对策</p></td></tr><tr><td style="width:91px;height:9px;"><p align="center">发达国家</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9px;"><p align="center">缓慢</p></td><td style="width:108px;height:9px;"><p align="center">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p></td><td style="width:156px;height:9px;"><p align="center">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重、劳动力不足</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9px;"><p align="center">鼓励生育</p><p align="center">接纳移民</p></td></tr><tr><td style="width:91px;height:5px;"><p align="center">发展中国家</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5px;"><p align="center">很快</p></td><td style="width:108px;height:5px;"><p align="center">政治、经济、医疗水平</p></td><td style="width:156px;height:5px;"><p align="center">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环境恶化、资源不足</p></td><td style="width:84px;height:5px;"><p align="center">计划生育</p></td></tr></tbody></table> <p>学生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从人口增长统计图来看人口增长的快慢应该看人口增长的倍数,而不是看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p><p>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p>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p><p>1.通过读图1.6,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注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静态:各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动态:原始型逐步发展成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p><p>2.结合“案例1”芬兰人中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书本第七页“活动”,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因素。</p><p>3.通过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p><p>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23年)</p><p>学生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从人口增长统计图来看人口增长的快慢应该看人口增长的倍数,而不是看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p><p>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p>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p><p>1.通过读图1.6,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注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静态:各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动态:原始型逐步发展成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p><p>2.结合“案例1”芬兰人中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书本第七页“活动”,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因素。</p><p>3.通过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p><p>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23年)</p><table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地区</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出生率(%)</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死亡率(%)</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自然增长率(%)</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人口(亿)</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非洲</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3.8</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4</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2.4</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7.84</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拉丁美洲</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2.4</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6</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8</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5.19</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亚洲</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2.2</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8</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4</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36.83</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发展中国家</p></td><td style="width:114px;"><p>2.5</p></td><td style="width:114px;"><p>0.9</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1.7</p></td><td style="width:114px;"><p>48.07</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 </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大洋洲</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8</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7</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1</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33</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北美</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4</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9</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5</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3.10</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欧洲</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0</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1.1</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0.1</p></td><td style="width:114px;"><p align="center">7.29</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p>发达国家</p></td><td style="width:114px;"><p>1.1</p></td><td style="width:114px;"><p>1.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p>0.1</p></td><td style="width:114px;"><p>11.98</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height:23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113px;height:23px;"><p align="center">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height:23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113px;height:23px;"><p align="center"> </p></td><td style="width:114px;height:23px;"><p align="center"> </p></td></tr><tr><td style="width:114px;height:20px;"><p>全世界</p></td><td style="width:113px;height:20px;"><p align="right">2.2</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4px;height:20px;"><p align="right">0.9</p></td><td style="width:113px;height:20px;"><p align="right">1.4</p></td><td style="width:114px;height:20px;"><p align="right">60.5</p></td></tr></tbody></table><p>表注:北美指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包括加勒比海地区国家。</p><p>4.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p><center></p><p></center><p> </p><p>六、探究性问题</p><p>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或统计图,探究本地人口的增长模式。</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