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6:30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p>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p><p>教学重难点</p><p>重点为:分析和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区位的关系</p><p>难点:掌握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分析河流对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层次,图像,事实资料,使学生明白蕴涵的地理规律</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教学方法:</p><p>1、 朗读课文总结问题</p><p>2、 阅读地图,分析对比,得出结论</p><p>3、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正确结论</p><p>教学步骤:</p><p>导入新课</p><p>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形成历程:由乡村-小城镇-大城市,而城市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会有,城市最早诞生地告诉了我们这一事实。然而,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在别的地方?就必须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什么是城市区位?城市区位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城市,这一节课,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内容。</p><p>一、 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p><p>城市区位有两层含义:第一,城市的总体分布,即哪里多,哪里少,第二,城市的具体位置。</p><p>二、 城市的区位因素</p><p>阅读课文P43图6.6,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分哪几级阶梯?每级阶梯上有多少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回答如有不正确教师可指正。</p><p>阅读课文P43图6.6,引导学生看中国年降水量400MM等雨量线;问学生400MM等雨量线以西代表比400MM雨量大还是小?线以东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多少个?学生认识阅读后回答:同学回答不全对,教师再指正。</p><p>阅读课文P43图6.6,引导学生看图找出长江、黄河,并数一数两条河流沿岸各有多少个100万人以上城市?</p><p>教师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分布和位置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等。</p><p>(一)地形与城市区位</p><p>从图6.6不难发现,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形上分布的1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可见,地貌类型中平原有利于城市发育。</p><p>阅读图6.7找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和美国三大城市带?分析出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p><p>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是:大约60N以南的欧洲;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美国三大城市带是:波士顿一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一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一圣迭戈三大城市带。</p><p>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山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地城市要多。</p><p>(二)气候与城市区位</p><p>阅读图6.6和世界气候图及图6.7,分析气候与城市分布有何关系?</p><p>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p><p>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城市集中。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的高寒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城市规模和密度均小。</p><p>(三)河流与城市区位</p><p>河流对城市的作用?</p><p>(1)提供水源;(2)交通运输;(3)在古代还有一种军事防卫作用。</p><p>Q1,为什么水运决定着城市的区位?</p><p>Q2,阅读图6.8:我国东部地区秦岭一淮河以北及秦岭一淮河以南何处沿河设城明显?</p><p>Q3,水运对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这些点能发育城市,而其他沿河点不能发育城市?</p><p>A1,城市与周围地区、其他城市之间需要建立各种联系,在古代陆路交通落后,水运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方式,河道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通线。</p><p>A2,秦岭一淮河以南,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p><p>A3,水运起点或终点,两河流汇合处,河口位置是促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水运区位因素。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成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运转,促使形成城市(如赣州市)。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有大量人、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如重庆市、武汉市等。)河口位置地势平坦,又多与海运联系紧密,亦成为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如上海、广州)。</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