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6:15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p>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以下就是部分预览,欢迎大家下载学习。</p><p>一、设计理念</p><p>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p><p>二、教材分析</p><p>(一)教材的地位作用</p><p>"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p><p>(二)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目标:</p><p>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2、过程和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p><p>2、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p><p>教学过程设计:</p><p>步骤过程、内容方法设计思路</p><p>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p><p>谈话法</p><p>以时兴的旅游设置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地图对生活的有用性,产生进一步学习地图的兴趣</p><p>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 —启发学习读图1.22,设问: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p><p>2、 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p><p>(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p><p>3、 通过台湾地图,我们可以查询到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台北、日月潭、玉山、玉山的海拔、台湾岛的铁路干线等)</p><p>4、 你如何利用台湾地图量算出基隆到台北的实地距离?阅读</p><p>比较</p><p>讨论</p><p>通过比较,逐步理解地图含义;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p><p>启发学生观察指向标(指北针),并利用指北针辨别方向。</p><p>启发学生看图例,查询地理事物;逐步理解图例含义。</p><p>启发学生逐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量算实地距离。</p><p>三、拓展学习—归纳小结设问归纳:1、通过对台湾地图的认识和应用,大家认为认识和运用一幅地图应着重掌握哪些要素?2、你认为这三要素在应用先后上的顺序怎么样。(1)、辨方向。(2)、识记常见图例。(3)、量算比例尺。</p><p>思考在不同地图(经纬网地图、指向标地图、无经纬网和无指向标地图)中如何辨别方向?(归纳出要点)</p><p>阅读课文图1.24“常见图例”,分别找出图1.22中出现的和未出现的图例。</p><p>比例尺的含义和公式(提问学生),表示方法(介绍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到黑板用三种方法表示出图1.22台湾图的比例尺)</p><p>谈话法</p><p>练习法</p><p>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并懂得运用。</p><p>拓展归纳规律</p><p>通过分类反复加以巩固。</p><p>通过提问、板书巩固。</p><p>(比例尺的大小及详略比较留待第三节)</p><p>四、练习巩固活动题:p15活动题</p><p>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作业</p><p>六、板书设计</p><p>§1-3地图</p><p>一、地图</p><p>1、 地图含义</p><p>2、 地图三要素</p><p>3、地图上的方向</p><p>4、地图上的比例尺</p><p>数字式</p><p>线段式</p><p>表示方式</p><p>5km</p><p>线段比例尺:</p><p>数字比例尺:1:202300</p><p>文字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千米</p><p>经纬网地图:纬线指示南北、经线指示东西方向</p><p>指向标地图:面向北,后是南,左西右东</p><p>其它地图(双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p><p>辨方向</p><p>识图例:识记常见图例</p><p>量算比例尺:</p><p>文字式</p><p>5、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p><p>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以问题解决带动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训练学生思维集中度与持久度,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重视感性认知,借助互联网,选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台湾旅游作为地图的生活应用情景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到学习地图的有用性,通过互联网查询地图信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地图资料,紧抓重点“地图三要素”,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解决问题,眼、脑、口、手并用;3、从具体事例(具体问题的解决)到概括一般规律,师生一起归纳地图三要素的要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4、利用课文活动题进行练习巩固,把认识地图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解题中,通过学习应用的反复,巩固所学知识。 5、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