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理知识-广东地市地理知识
<p> <span>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023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岛屿面积2023.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位于北部的南岭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全省的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长2023.1公里,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span> </p> <p> 各市经纬度 </p> <p> 广东省 广州 北纬23.08 东经113.14 </p> <p> 广东省 潮阳 北纬23.16 东经116.36 </p> <p> 广东省 潮州 北纬23.40 东经116.38 </p> <p> 广东省 澄海 北纬23.28 东经116.46 </p> <p> 广东省 从化 北纬23.33 东经113.33 </p> <p> 广东省 东莞 北纬23.02 东经113.45 </p> <p> 广东省 恩平 北纬22.12 东经112.19 </p> <p> 广东省 佛山 北纬23.02 东经113.06 </p> <p> 广东省 高明 北纬22.53 东经112.50 </p> <p> 广东省 高要 北纬23.02 东经112.26 </p> <p> 广东省 高州 北纬21.54 东经110.50 </p> <p> 广东省 鹤山 北纬22.46 东经112.57 </p> <p> 广东省 河源 北纬23.43 东经114.41 </p> <p> 广东省 花都 北纬23.23 东经113.12 </p> <p> 广东省 化州 北纬21.39 东经110.37 </p> <p> 广东省 惠阳 北纬22.48 东经114.28 </p> <p> 广东省 惠州 北纬23.05 东经114.22 </p> <p> 广东省 江门 北纬22.35 东经113.04 </p> <p> 广东省 揭阳 北纬22.32 东经116.21 </p> <p> 广东省 开平 北纬22.22 东经112.40 </p> <p> 广东省 乐昌 北纬25.09 东经113.21 </p> <p> 广东省 雷州 北纬20.54 东经110.04 </p> <p> 广东省 廉江 北纬21.37 东经110.17 </p> <p> 广东省 连州 北纬24.48 东经112.23 </p> <p> 广东省 罗定 北纬22.46 东经111.33 </p> <p> 广东省 茂名 北纬21.40 东经110.53 </p> <p> 广东省 梅州 北纬24.19 东经116.07 </p> <p> 广东省 南海 北纬23.01 东经113.09 </p> <p> 广东省 番禺 北纬22.57 东经113.22 </p> <p> 广东省 普宁 北纬23.18 东经116.10 </p> <p> 广东省 清远 北纬23.42 东经113.01 </p> <p> 广东省 三水 北纬23.10 东经112.52 </p> <p> 广东省 汕头 北纬23.22 东经116.41 </p> <p> 广东省 汕尾 北纬22.47 东经115.21 </p> <p> 广东省 韶关 北纬24.48 东经113.37 </p> <p> 广东省 深圳 北纬22.33 东经114.07 </p> <p> 广东省 顺德 北纬22.50 东经113.15 </p> <p> 广东省 四会 北纬23.21 东经112.41 </p> <p> 广东省 台山 北纬22.15 东经112.48 </p> <p> 广东省 吴川 北纬21.26 东经110.47 </p> <p> 广东省 新会 北纬22.32 东经113.01 </p> <p> 广东省 兴宁 北纬24.09 东经115.43 </p> <p> 广东省 阳春 北纬22.10 东经111.48 </p> <p> 广东省 阳江 北纬21.50 东经111.58 </p> <p> 广东省 英德 北纬24.10 东经113.22 </p> <p> 广东省 云浮 北纬22.57 东经112.02 </p> <p> 广东省 增城 北纬23.18 东经113.49 </p> <p> 广东省 湛江 北纬21.11 东经110.24 </p> <p> 广东省 肇庆 北纬23.03 东经112.27 </p> <p> 广东省 中山 北纬22.31 东经113.22 </p> <p> 广东省 珠海 北纬22.17 东经113.34 </p> <p> 地形地势 </p> <p>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其地形大致分为四个区: </p> <p> 珠江三角洲:其范围分别以西江的高要,北江的清远,东江的惠州为顶点,总面积达4.16万平方公里。那里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p> <p> 粤东山地丘陵: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中、低山岭组成,自西向东为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和莲花山。山丘之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 </p> <p> 粤北山地: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位于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2023米,是广东的最高峰。区内的北部有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南端有大面积和石灰石溶岩地貌。 </p> <p> 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主要山脉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2023米以下,山间多开阔的盆地,南部多花岗岩残丘,雷州半岛则是由玄武岩台地构成。 </p> <p> 广东四大名山 </p> <p> 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肇庆市的鼎湖山、韶关市的丹霞山、南海市的西樵山、惠州市的罗浮山为广东四大名山。 </p> <p> 气候 </p> <p>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2023小时增加到2023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2023~2023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2023.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p> <p>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2023~2023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2023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023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23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p> <p> 资源 </p> <p> 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2023万公顷。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2023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2023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023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2023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p> <p> 河流 </p> <p>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 </p> <p> 植被 </p> <p>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2023属、2023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2023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与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p> <p> 人口 </p> <p> 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1亿,其中户籍人2023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2023多万,这还不包括2023万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目前,广东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23年资料) </p> <p> 城市 </p> <p> 共有21地市,具体如下: </p> <p> 广 州 市 </p> <p> 深 圳 市 </p> <p> 珠 海 市 </p> <p> 汕 头 市 </p> <p> 韶 关 市 </p> <p> 佛 山 市 </p> <p> 江 门 市 </p> <p> 湛 江 市 </p> <p> 茂 名 市 </p> <p> 肇 庆 市 </p> <p> 惠 州 市 </p> <p> 梅 州 市 </p> <p> 汕 尾 市 </p> <p> 河 源 市 </p> <p> 阳 江 市 </p> <p> 清 远 市 </p> <p> 东 莞 市 </p> <p> 中 山 市 </p> <p> 潮 州 市 </p> <p> 揭 阳 市 </p> <p> 云 浮 市 </p> <p>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023万(2023年)。 </p> <p> 总 计 21地级市 54市辖区 23县级市 42县 3自治县 </p> <p> 广 州 市 越秀区 东山区 海珠区 荔湾区 </p> <p>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芳村区 </p> <p> 花都区 番禺区 </p> <p> 从化市 增城市 </p> <p> 深 圳 市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p> <p> 龙岗区 盐田区 </p> <p> 珠 海 市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 </p> <p> 汕 头 市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 </p> <p> 潮阳区 潮南区(峡山镇) </p> <p> 南澳县(后宅镇) </p> <p> 韶 关 市 北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p> <p> 乐昌市 南雄市 </p> <p>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曲江县(马坝镇) </p> <p> 新丰县(丰城镇) </p> <p>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p> <p> 佛 山 市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p> <p> 高明区 </p> <p> 江 门 市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镇) </p> <p>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p> <p> 湛 江 市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p> <p>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p> <p>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p> <p> 茂 名 市 茂南区 茂港区 </p> <p>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p> <p> 电白县(水东镇) </p> <p> 肇 庆 市 端州区 鼎湖区 </p> <p> 高要市 四会市 </p> <p>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镇)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p> <p> 惠 州 市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镇) </p> <p>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镇) </p> <p> 梅 州 市 梅江区 </p> <p> 兴宁市 </p> <p> 梅 县(扶大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p> <p>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p> <p> 汕 尾 市 城 区 </p> <p> 陆丰市 </p> <p>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p> <p> 河 源 市 源城区 </p> <p>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p> <p> 东源县(仙塘镇) </p> <p> 阳 江 市 江城区 </p> <p> 阳春市 </p> <p>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p> <p> 清 远 市 清城区 </p> <p> 英德市 连州市 </p> <p>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p> <p>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p> <p> 东 莞 市 </p> <p> 中 山 市 </p> <p> 潮 州 市 湘桥区 </p> <p>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p> <p> 揭 阳 市 榕城区 </p> <p> 普宁市 </p> <p>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p> <p> 云 浮 市 云城区 </p> <p> 罗定市 </p> <p>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p> <p> 农业 </p> <p> 广东应属于南方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生产类型:水稻种植业 </p> <p> 农业区位发展优势 </p> <p> 自然因素: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受冷空气影响小。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p> <p> 社会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p> <p> 不利因素:多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合理开垦造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