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p>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br />【课标聚焦】<br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分析区域的类型及一般特征。<br />2.以实例的形式探讨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探究区域内整体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形成原因。<br />3.分析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认识到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br />4.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运用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寻求相应的策略,从而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br />第一节 认识区域<br />【考纲要求】<br />测试要点测试具体内容和要求<br />区域的含义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br />【教学目标】<br />知识与技能<br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br />过程与方法<br />1.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br />2.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br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r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br />【重点难点】<br />1.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征<br />【基础梳理】<br />一、区域的含义<br />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 ,是人们在 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br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 、范围和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br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 的差异, 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r />二、区域的类型<br />1.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内部分布的状况可将区域划分为<br />区和 区)。<br />2.均质区(又称同一区域或同质区域):是指那些要素具有 性或相对 性的区域。有的地理现象呈离散型,区内组合具有均一性,如地貌类型分区、人口密度分区、文化区等。<br />3.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 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功能区由区域的 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如城市经济区。<br />三、区域的特征<br />1.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别。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 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 性。一般说来,区域等级愈高,区域内部愈复杂,同一性就小,差异性也愈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则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差异性小。<br />2.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即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青藏高原为例,由于地势高,必导致空气 ,太阳辐射 ;气温 ,冰川冻土广布;植被 且以耐 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 且种类少。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以 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 地带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弱,许多地方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br />3.开放性:每个区域并非 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与 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br />【要点突破】<br />1.从四方面理解“区域”的内涵<br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其基本属性是:<br />(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br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区域界线有时是明显的,但大部分具有过渡性)。<br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br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r />【检测与评估】<br />一、单项选择题<br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br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r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br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br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br />2.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br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 D.东亚文化区<br />3.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br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br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br />4.下列区域中既按单一指标划分,又属于均质区的是 ( )<br />①甘肃省东南部的湿润区 ②华北平原 ③东部季风区 ④浦东新区<br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r />5.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br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br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br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br />6.下列区域中,描述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br />A.青藏高原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br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深圳特区<br />7.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种类少并且具有耐寒的特性,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br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br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7~8题。<br />8.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br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br />9.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br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br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br />10.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br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br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方案<br />11.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南岛所在省特点的是 ( )<br />A.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宝库 B.是我国唯一的岛省<br />C.是我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 D.是我国唯一全部位于热带的省<br />12.在区域发展中,常运用“加强联系,取长补短”观点,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br />A.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劣势 B.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优势<br />C.区域之间都存在联系 D.区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r />13.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br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br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br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br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br />14.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 ( )<br />①科技进步 ②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一个国家努力发展自身经济<br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br />二、综合题<br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br />(1)据图中信息,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br />,判断依据是<br />。<br />(2)关于海南岛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①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②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 ③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④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⑤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br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br />(3)据所提供的信息,简要描述海南岛的区域特征。</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