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0:40

人文地理部分基础知识

<p>第六单元 人口与城市</p><p>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p><p>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p><p>3、人口发展模式:</p><p>人口发展模式</p><p>人口特点</p><p>原始型(“高高低”)</p><p>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p><p>传统型(“高低高”)</p><p>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p><p>过渡型</p><p>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p><p>现代型(“三低”)</p><p>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p><p>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p><p>全世界</p><p>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p><p>发达国家</p><p>“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p><p>发展中国家</p><p>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p><p>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p><p>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p><p>①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p><p>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p><p>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p><p>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p><p>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p><p>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p><p>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p><p>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p><p>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p><p>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p><p>9、城市化</p><p>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p><p>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p><p>发达国家特点</p><p>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p><p>发展中国家特点</p><p>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p><p>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p><p>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p><p>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p><p>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p><p>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p><p>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p><p>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p><p>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p><p>11、城市地域结构</p><p>​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地理部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