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50:33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p>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一、考试内容分析:<br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br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br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br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br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r />河外星系——总星系<br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br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br />小行星带的位置<br />彗星<br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br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br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br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br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br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br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br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br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br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o:p></o:p></b></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br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br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br />周期:1个恒星日<br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br />昼夜更替<br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br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br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br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br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br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br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br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br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br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br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br />周期:1个恒星年<br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br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br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br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br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chinageog<br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br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br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br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br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br />“二分二至图”<br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br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br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br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br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br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6" w:st="on" year="2023"><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6" w:st="on" year="2023">6月22日</st1:chsdate>前</st1:chsdate>后?<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12" w:st="on" year="2023"><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12" w:st="on" year="2023">12月22日</st1:chsdate>前</st1:chsdate>后?)<br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br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br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br /><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6" w:st="on" year="2023"><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6" w:st="on" year="2023">6月22日</st1:chsdate>前</st1:chsdate>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br /><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12" w:st="on" year="2023"><st1:chsdate day="22"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month="12" w:st="on" year="2023">12月22日</st1:chsdate>前</st1:chsdate>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br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r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br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o:p></o:p></b></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br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br />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br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br />三种四季;24节气<br />五带的划分:<br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br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br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br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br />二、考题分析<br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br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br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br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br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br />图1<br />图2<br />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br />自转和公转方向<br />日期及节气<br />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br />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br />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br />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www_chinageog_com<br />公转速度的变化<br />能联系的知识点:<br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br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br />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br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br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br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br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br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br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br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br />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br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br />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