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p>学习目标:</p><p>[情感、态度、价值观]</p><p>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p>[能力]</p><p>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p><p>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掌握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p><p>[知识]</p><p>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p><p>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p><p>重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是本课的重点。</p><p>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本课的难点。</p><p>方法选择:自学指导,案例表演、讲评,小组合作探究等。</p><p>教学过程:</p><p>导入设计:</p><p>问题探究</p><p>据2023年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品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与高发的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童对安全事故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却很差,少年儿童由于自身行为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很高。其中,违犯交通规则的各种行为中最高的比例达46.6%,家庭暴力现象较其他暴力现象更加普遍,14.1%的家长打孩子时打得很重,有15.4%的学生曾被教师打,有38.6%的低年级学生曾被高年级学生欺负。</p><p>设问:(1)这份调查报告对你有什么启示?</p><p>(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遇到那些伤害?</p><p>学生充分讨论,教师总结。</p><p>教师:针对以上的种种侵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分类来探究一下。</p><p>讲授新课:</p><p>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演一演:</p><p>情境一: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你会……</p><p>情境二:在超市买东西被保安搜身,你会……</p><p>情境三:在学校碰到敲诈勒索,你会……</p><p>按照课前分的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小组表演并讨论。同时播放录像《敲诈勒索》开阔学生的思路。</p><p>收获平台:</p><p>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p><p>首先,根据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和途径:程度轻的民事侵害</p><p>(1)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的方法</p><p>(2)依法申明自己的权益合法,不允许非法侵犯,都是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维权。</p><p>讲一讲:</p><p>一天,小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对他实施抢劫。小凯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数刀,身受重伤。</p><p>问题:(1)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p><p>(2)假如你是小凯,你会怎样做?</p><p>(3)假如受伤的不是小凯,而是歹徒,你又怎么看?</p><p>辩一辩:</p><p>未成年人要不要“敢于斗争”?</p><p>学生充分讨论、辩论。</p><p>教师引导:“河流虽急,沿着河沿走;人口众多,守着法律走。”青少年作为弱势群体需要得到保护,但是只有青少年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成长,同时又能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青少年的责任。一是要敢于、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更加强调不能硬拼和蛮干。</p><p>收获平台</p><p>面对性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歹徒行凶时:</p><p>原则:敢于善于(智取、巧取、沉着冷静、机智速断、力所能及、斗智斗勇、“好汉不吃眼前亏”、损失最小化)</p><p>方法:(1)呼救法(2)周旋法(3)拨打110紧急报警(4)必要时正当防卫</p><p>考一考:</p><p>1.一天,你放学回家,发现门虚掩着,定睛一看,原来家中来了小偷,你会……</p><p>2.周末,只有你一人在家,家中突然失火了,你会……</p><p>3.你的自行车被盗了,你会……</p><p>学生充分讨论。</p><p>教师总结:</p><p>1.现家中来了小偷</p><p>①如果你在门外发现家里好像有人在偷东西,请不要大声喊叫,更不要冒然进屋。</p><p>②到同学或邻居家,把情况告诉大人们。如果证实家中确实来了小偷,应迅速拨打派出所电话或110报警。</p><p>③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是:遇到情况不要害怕,不要慌,千万不要自己冲进屋或大喊大叫,以免自己人小力单受伤害。</p><p>④如果发现家里有被偷过的迹象,自己千万不要乱动任何东西,要保护现场,以便破案。</p><p>2.家中失火</p><p>①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p><p>②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p><p>③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p><p>④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p><p>⑤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⑥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p><p>⑦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警,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p><p>⑧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p><p>3.自行车被盗应该去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p>错误做法:某区有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不去报案,而是采取报复行为,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过一段时间后丢掉,再撬别人的锁,将车子再丢掉;第三次盗窃时则被公安局抓获。</p><p>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的类型:</p><p>忍气吞声型、打击报复型、理智冷静型(合法、不合法)</p><p>“我”这个字,是手和戈组成,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怎么做呢?拿起武器,哪种武器最好最有效呢?</p><p>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p><p>问题:对比教材71、72页的两个案例,我们能从中得到那些启示?</p><p>教师引导:只有通过法律途径采取合法手段,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p>帮一帮:</p><p>小芳是一个13岁的女孩,自从母亲去世后,她一直跟随继父生活。继父却以小芳不是亲生父亲为由,让她辍学打工挣钱,请为小芳出主意想办法。</p><p>学生充分讨论。</p><p>教师引导:</p><p>一、求助有路</p><p>1、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律师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p><p>2、非诉讼途径</p><p>二、敢打官司(诉讼途径)</p><p>1、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p><p>2、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p><p>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学以致用</p><p>自我反思报告会</p><p>作为未成年人,你的合法权受到过侵犯吗?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击报复?还是采用了合法的保护手段?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以后遇到侵权行为,你打算</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