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44:03

初一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第十八课第一框

<p>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p>教学内容:</p><p>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第二框—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p><p>教学重点:</p><p>“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p><p>教学难点:</p><p>“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p><p>课时安排:</p><p>计划用四课时授完,其中辅导练习一课时。</p><p>第一课时(总第22课时)</p><p>教学环节设计:</p><p>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行为不同结果不同</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1、导入语:(见教材引言)</p><p>2、板书课题:</p><p>第18课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p><p>二、讲授新课</p><p>板书: 第一框 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p><p>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p><p>情境活动一: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见教材P89页)</p><p>活动设置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p><p>议一议:(引导学生从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不同角度去讨论)</p><p>①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p><p>②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p><p>③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得同学。</p><p>教师赠言:</p><p>人在社会中,要工作,要学习,要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会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或事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p><p>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0页)</p><p>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都会给周围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事例。(见教材P90页)</p><p>活动设置目的:一是印证以上观点,二是教育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小节,不要因为细小举动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p><p>想一想:</p><p>①自己是否遇有过类似的举动?</p><p>②这一举动对他人和自己有什么影响?</p><p>实践探究:(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p><p>想一想:</p><p>链接材料分别说明了行为的影响。</p><p>你能说说这两种行为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吗?</p><p>教师讲述:</p><p>前者偏重于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后者偏重于行为对个人的影响。所以说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板书)</p><p>2、不同行为有着不同结果</p><p>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91页)</p><p>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p><p>人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先阅读P91页教材,再阅读材料进行讨论)</p><p>教师讲述:(对材料中“方斌拨打‘110’ 报警电话的事例的分析。)</p><p>方斌拨打‘110’,就其动机是为了满足对‘110’报警电话的好奇心,其目的是为了验证警察接警后到现场的速度,其采取的手段是谎报险情,其行为的程度上未使用更为恶劣的手段,未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故而其行为的结果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社会秩序,构成了违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p><p>刘浩同学面对歹徒毫不退缩,机智勇敢的行为,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犯罪分子受到了惩罚,得到了老师、同学的称赞。而方斌谎报险情的错误行为,既违背了社会公德,又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p><p>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p><p>实践锻炼:(详见教材P91页材料)</p><p>请你为这个材料续写可能的结尾——</p><p>(学生阅读材料后,相互交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续写内容)</p><p>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p><p>四、作业</p><p>(详见《资源与学案》)</p><p>第二课时(总第23课时)</p><p>教学环节设计:</p><p>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1、复习导入:</p><p>2、板书框题:</p><p>关于上文提供的初一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资料请及时关注优学大学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一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第十八课第一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