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试题:当代国际社会(含解析)
<p>国际社会是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另一称呼,下面是202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试题,请考生认真练习。</p><p>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p><p>1.2023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向联合国提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加强在钓鱼岛海域内巡视……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在行使()</p><p>A.独立权和平等权</p><p>B.平等权和自卫权</p><p>C.平等权和管辖权</p><p>D.独立权和管辖权</p><p>2.2023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进行了磋商。这表明国际组织()</p><p>①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②享有对成员国的管理权 ③能够协调国际经济关系 ④领导成员国经济发展</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3.2023年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马”猛烈批评中国正在制定的首部《反恐法》,中国对此表示严重抗议。这表明()</p><p>①美国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 ②国家利益分歧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 ③当今世界国家竞争代替合作 ④美国侵犯了我国的平等权</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4.为纪念联合国成立暨70周年,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率先发起并组织以重申《联合国宪章》承诺为主题的活动,呼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壮大和平力量、防止侵略重演。这体现了()</p><p>①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组织的一切活动 ③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5.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叙利亚问题第二轮磋商于2023年4月6日至9日在俄罗斯首都举行,各方达成一份包含十点内容的成果文件。文件强调通过政治手段调解叙利亚危机。这表明()</p><p>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已成为各国共识 ②和谈的达成体现了相关国家有共同利益 ③联合国是各国事务的管理者 ④联合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者</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6.美韩两国一致认为无核化对维持朝鲜半岛持久和平及安全至关重要,朝鲜应当重返“可信和有意义的谈判”。这表明()</p><p>①国家间的合作代替了冲突与竞争</p><p>②美韩两国拥有相同的利益</p><p>③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p><p>④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p><p>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p><p>7.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2023年发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2023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最终于2023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政治意义在于()</p><p>A.确保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p><p>B.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p><p>C.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p><p>D.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8.202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已被列入联大议程。中国首次举行庆祝抗战胜利阅兵式,中国同俄罗斯、法国等国共同举办相关纪念活动。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p><p>①目的是维护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p><p>②彰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p><p>③表明维护人类持久和平符合各国利益</p><p>④有利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p><p>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p><p>9.2023年至2023年,中国的全球对外投资额达到2023亿美元。其中,“中国—非洲—拉丁美洲三角”已成为南环经济带中最重要的伙伴关系,到2023年,中国可能超过欧盟成为拉美第二大经济伙伴。这表明()</p><p>①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②中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③中国与拉美同盟关系更加巩固 ④中国与拉美的经济依赖性增强</p><p>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p><p>10.2023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在维也纳达成全面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方将继续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建设性合作,确保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安理会决议得到实施。通过中国的外交立场可知()</p><p>①处理伊核问题要尊重相关国家共同利益</p><p>②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国际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共识</p><p>③中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p><p>④世界</p><p>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p><p>11.2023年1月12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已写入宪法,中国不称霸,不仅今天不称霸,将来永远也不称霸。我们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会走“国强必霸”之路。证明这一观点,你可以用到的知识有()</p><p>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p><p>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p><p>12.“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p><p>A.大国崛起,决定国际发展趋势</p><p>B.亲诚惠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p>C.创新格局,谋求彻底根除国际问题</p><p>D.大气包容,照顾邻国所有关切</p><p>二、非选择题(共52分)</p><p>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2023年5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指出,中俄是友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俄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p><p>材料二 202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筹建亚投行。2023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023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而后,法、德、意等西方国家相继加入。可以说,亚洲最大的投融资平台正式宣告诞生。</p><p>(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依据。(12分)</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亚投行成立给世界带来的影响。(14分)</p><p>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近年来,德国在东亚地区的外交活动越发频繁。默克尔执政以来,已先后七次访问中国。2023年3月中旬,默克尔又率团访问了日本,从而结束了连续七年未访日的尴尬。2023年11月,德国副总理、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率团访问了越南。2023年,默克尔访问蒙古,从而成为“第一位访蒙的联邦德国总理”。连同近几年中韩日越蒙等</p><p>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韩关系发展应该遵循以下基本精神:一是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二是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全面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三是共同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力量。</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德国的东亚外交的认识(12分)</p><p>(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韩关系发展应遵循的四项精神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14分)</p><p>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八)</p><p>1.D [解析]此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捍卫领海主权,可见管辖权;通过维护我国主权可D。</p><p>2.C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组织的作用。通过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可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故①正确。通过召开会议,就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进行磋商,可见协调经济关系,故③正确。国际组织不能干涉成员国的国家主权,排除②。成员国与国际组织之间不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排除④。</p><p>3.A [解析]材料体现了美国干涉我国内政,故①正确。中美关系的分歧,可见</p><p>4.C [解析]此题考查联合国的宗旨。重申《联合国宪章》承诺,可见我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故答案为C。“一切”说法错误,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排除④。</p><p>5.D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关系。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旧</p><p>6.B [解析]此题考查国家利益。当今世界,竞争、合作、冲突并存,排除①。④与题意无关,排除。通过,“美韩一致认为”,可见美韩拥有相同的利益,而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故答案为B。</p><p>7.B [解析]题干要C、D。A中“确保”一词太绝对,排除。B符合题意。</p><p>8.A [解析]此题考查时代主题。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是彰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和能力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②④正确;①中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③说法太绝对。</p><p>9.B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竞争。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排除①。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排除③。通过中国与拉</p><p>10.A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通过与相关国家合作,可见对共同利益的尊重,故①正确。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旧存在,排除②。通过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可见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排除④。</p><p>11.B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B。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p><p>12.B [解析]中国不能决定国际发展趋势,排除A。利益分歧导致国际问题存在,而利益分歧不可能消除,排除C。我国只关注邻国的正当利益和关切,排除D。通过中国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可见B正确。</p><p>13.(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p><p>(2)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②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③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p><p>[解析]第(1)问考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依据。伙伴关系凸显了国家合作与时代主题,所以应立足国家利益和时代主题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见中国的外交政策。第(2)问考查亚投行成立的影响,应立足时代主题、国际关系、多极化、我国外交政策分析。</p><p>14.(1)①维护自身国家利</p><p>(2)①“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全面深化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体现了和平共</p><p>[解析]第(1)问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德国的东亚外交的认识,首先应该立足德国自身来分析,强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其次应立足国家合作来分析,强调共同国家利益。第三要立2)问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将材料与外交政策的内容结合起来回答即可。</p><p>202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试题:当代国际社会(含解析)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试题栏目。</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