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4:42:37

福州市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考试模拟真题

<p>优学政治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考试模拟真题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和小编一起加油努力吧。</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p><p>1.我市某校以“文明礼仪伴我行”这一主题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该校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p><p>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明礼仪是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D.立德树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p>从2023年开始,中国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据此回答2-4题。</p><p>2.10年来,中国已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这有利于</p><p>①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   ②促进中外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p><p>③实现汉语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p><p>3.短短10年,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广受欢迎。在孔子学院的带动下,已有61年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外汉语学习者已达1亿人。这反映了汉语</p><p>A.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独领风骚   B.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C.已经成功地成为了世界文化   D.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4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恢复封建习俗和生活方式,也不是简单地读一点文言文、恢复一些民风民俗。最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信仰、价值观,要得以传承和弘扬。这表明了</p><p>A.传承传统文化需要设立“孔子学院”等机构加强教育</p><p>B.弘扬民族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C.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思想</p><p>D.继承传统文化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p><p>5.近年来,福建省文明办相继举力了“收集经典家训”“创评现代家训”“家训诵读比赛”“书法作品创作”“厅堂悬挂家训”等“培育文明家风”征集传播活动,并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一语寄未来”模拟家训创作活动。这有利于</p><p>①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②博采众长,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p>③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p><p>6.2023年10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这对人们的启示是</p><p>A.文艺作品不能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商品    B.文艺作品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p><p>C.文艺发展不能固守民族文化,要面向世界    D.文艺要在继承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7.《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p><p>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p>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8.“APEC蓝”“萌萌哒”“暖男”入选2023年度“汉语盘点”新热词,这些新热词反映了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材料主要表明</p><p>A.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B.文化创造的主体是语言文字工作者</p><p>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D.文化与社会经 济的发展总是同步</p><p>9.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   )</p><p>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②世界观决定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p><p>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p><p>10.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是(   )</p><p>A.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p><p>C.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D.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p><p>11.下列四句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p><p>名言 体现的哲理</p><p>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p><p>你把周围的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p><p>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失败</p><p>语言是美丽的花朵,行动才能真正结果</p><p>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p><p>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p><p>1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p><p>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p><p>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p><p>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p><p>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p><p>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p><p>13.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2023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23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p><p>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p><p>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p><p>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p><p>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14.2023年,是我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单独二孩”新政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节、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面世、国企改革提速、养老金并轨破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我国之所以坚定推进改革,是因为(   )</p><p>①改革解决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人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p><p>②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p><p>③通过改革,可以根本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向更高级发展;</p><p>④通过改革使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 供强大动力</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15.《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p><p>①人类对自然规律可以进行适时改造      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p><p>③自然界中的事 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16.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 今天要求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   )</p><p>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p><p>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否认</p><p>③复杂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p><p>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17.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下列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远的选项是(    )</p><p>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p><p>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p><p>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p><p>18.“吃一碗方便面需要32天解毒”,“wifi辐射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类似的“科学流言”在微信朋友圈中时常可见。流言的传播违背了</p><p>A.联系的客观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认识的反复性 D.发展的曲折性</p><p>19.要实现漫画中“我做到了”这一步,你认为关键是(   )</p><p>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p><p>②利用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p><p>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p><p>④持之以恒,坚定信念</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20.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十2"模式,到“3十综合”棋式到不分文理的“3十3"模式。改革仍将不断稳步推进。到2023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这体现了(   )</p><p>①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质变         ②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p><p>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21.2023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p><p>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p><p>B.大厦 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p><p>C.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p><p>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p><p>22.右图漫画《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超越就无从谈起》启示我们要</p><p>A.砥砺自我,在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p><p>B.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促成事物的发展</p><p>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走向成功</p><p>D.立足实践,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p><p>23.右图是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地 理老师引导学生把它运用于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读,学生很快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说明</p><p>①人能认识和创新自然规律为我所用</p><p>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p><p>③思维方式的创新推动了认识的深化</p><p>④人能 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未知领域</p><p>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p><p>24.人有亡铁(同“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下列典故中,两者都与此则寓言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p><p>A.对牛弹琴 防微杜渐 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p><p>C.郑人买履 断章取义 D.纸上谈兵 白马非马</p><p>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p><p>高中 二 年 政治 科答题卷</p><p>选择题 25 26 27 总分</p><p>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p><p>题目 1.2.3.4.5.6.7.8.9.10.11.12.</p><p>答案</p><p>题目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p><p>答案</p><p>二、非选择题(共52分)</p><p>25.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二以《我们与网络》为主题开展综合 探究活动。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请你参与。</p><p>(1)请为班级网页确定一个标题 。(2分)</p><p>(2)请你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和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文化生活》的依据。(12分)</p><p>栏 目 网页内容 《文化生活》依据</p><p>学科学习</p><p>文体活动</p><p>人际交往</p><p>道德修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市高二下学年政治期末考试模拟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