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一单元教案:多彩的消费及其类型
<p>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p><p>一、内容标准</p><p>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知识目标:</p><p>1.识记:</p><p>(1)影响的因素</p><p>(2)消费类型的划分及其含义</p><p>(3)消费结构的含义</p><p>(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p><p>(5)消费心理的种类</p><p>2.理解:</p><p>(1)过去、当前和未来收入的高低与消费水平的关系</p><p>(2)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p><p>(3)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p><p>(4)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p><p>(5)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p><p>(6)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p><p>(7)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p><p>(8)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p><p>3.运用:</p><p>(1)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p><p>(2)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p><p>能力目标:</p><p>(1)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p><p>(2)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p><p>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p><p>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调查访问法:通过走访调查,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此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p><p>2.情境模拟法:如让学生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p><p>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p><p>4.图表比较法:比较消费类型、不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心理等。</p><p>5.网络搜索法:</p><p>从网上查找了解有关假日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的新动态。</p><p>6.漫画引入分析法:用漫画引入分析贷款消费、不良消费心理和习惯等。</p><p>7.小论文评比法 1.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p><p>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人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p><p>二、知识纵横</p><p>(一)消费及其类型</p><p>1.影响消费的因素</p><p>(1)居民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p><p>①居民当前收入高低对其消费的影响。</p><p>②居民过去收入水平对其消费的影响。</p><p>③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对其消费的影响。</p><p>④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p><p>(2)商品价格高低对消费的影响。</p><p>①物价水平变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p><p>②基本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受物价变动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p><p>(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对消费的影响。</p><p>2.消费的类型</p><p>(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p><p>(2)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p><p>①钱货两清消费,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消费晶。</p><p>②贷款消费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p><p>③租赁消费是不变更商品所有权,而只购买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p><p>(3)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p><p>3.消费的结构</p><p>(1)消费结构的含义。</p><p>(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p><p>(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p><p>(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1.消费心理面面观。</p><p>(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p><p>(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p><p>(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p><p>(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p><p>2.做理智的消费者</p><p>(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p><p>(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p><p>(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p><p>(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p>
页:
[1]